同璧——诗人之村
(Baonghean)- 在我心中,如果同碧村没有出现在许多土生土长的作家的诗歌和故事中,那么它将会和义安省的许多其他村庄一样。
同碧花 (Dong Bich Hoa) 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了贵山、三杈榕树、芽荣溪……以及农民母亲哄孩子入睡,用民歌、谚语和诗歌教导他们。
从荣市出发,途经清章镇(Thanh Chuong)前往杜良镇(Do Luong),在杜宫渡口(Do Cung)停留,左转,再走几百米,就能看到田野中央的一个小村庄。这就是杜良县中山乡同碧村(Dong Bich)。
![]() |
今天的 Cung 渡轮码头。照片:王仲 |
村庄弥漫着宁静永恒的气息。右侧是奎山,仿佛隐藏起来,为村庄带来清晨的阳光……古人说,同璧村的孩子往往是这一带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天地赋予了村庄清晨最明亮、最纯净的一切。
走进村子,你会看到笑容满面的村民。在村里的榕树下驻足片刻,风儿常会在那里萦绕片刻,让你感到无比舒适与宁静。侗族人民热爱树木,尤其喜爱榕树。榕树下是村民乘凉纳凉的好去处,树上是鸟儿欢唱的天空。村民、树木、鸟兽和谐相处。
你会发现,在这个村子里,似乎永远听不到喧闹的声音。村民们总是以微笑和轻声的问候相待。在这个小村庄里,过去总能听到母亲们的摇篮曲。
这些摇篮曲伴着村里所有的孩子长大。村里只有一种职业——务农。村里从未有过传统的职业。或许正因如此,侗族村民的淳朴与淳朴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作家和记者来到这里,开玩笑地说,如果说这个村子还有什么副业,那就是……写诗。
这个小村庄居住着近500名村民,来自阮文、陈文、王定等几个家族……几乎每个人都彼此认识,彼此关爱,共同生活。村民们寿命很长,最多有五人能在百岁以上去世。如今,500名村民中,有近100人年龄在80岁及以上。
通常晚上7点以后,村子里很安静,只有家家户户的喧闹声。然而,如果你在节假日来,你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民陆续归来。村道上,车辆和行人熙熙攘攘,互相问候。村里的团聚充满了色彩和欢声笑语。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村民们总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 |
诗人王仲在同碧村的榕树旁。图片来源:VT |
然后你会看到榕树和成排的石凳;再看看新建的文化馆,那些美丽的长椅,也是远方村民寄来的思念。你会看到水泥路蜿蜒穿过村庄,其中一部分也是远方村民寄来的思念。村庄的魅力在于滋养着村里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离开的孩子们永远记得村庄的一草一木,他们的思念里始终萦绕着村庄。
村里的老人们见面时,常常会讲起儿时的故事。或许这就是芽庄溪流的鬼故事,至今仍是神圣的传说。同璧村的诗人王强说,他的父亲一生只在一个地方洗澡,那就是芽庄溪流。
那是一条从归山深处流淌而出的溪水,散发着来自地面的清香,清澈凉爽,散发着芬芳。天空在城堡周围筑起一道石墙,如同澡堂一般。溪水流经之处,刻有一道细小的凹槽。当年的孩子们常听人讲述穿着白衬衫的身影从芽庄溪中走出来的故事,村民们也曾亲眼目睹过年轻人扛着扁担,一边走一边唱着南方的歌曲。
那时,每逢中午和傍晚,市集上常常聚集着鬼魂,买卖声、讨价还价声、争吵声清晰可闻。夜晚,鬼火巡游,甚至还有鬼魂在切中药……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让当年长大成人的少年们“不仅不敢进金屋,就连一个人睡觉也不敢”。
![]() |
桂山是同璧村的标志性山峰,也是义安省著名诗人石桂王廷焕名字的由来。图片来源:PV |
这或许是村里几代人的“共同好友”的故事,那就是“百年牛郎”兰姓男子,从小到老,人们依然能看到他每天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牵着牛回家。他与牛群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雨阳光、多少变迁,为多少村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这可能是一个关于村里榕树的常见梦境。榕树有三根分枝,九个芽,树洞里长满了乌黑的“劈柴树”。榕树果实成熟时,紫色的果实散落在路上。人们在榕树下漫步,孩子们嬉戏玩耍。树上,鸟儿飞来飞去,一边吃着果实,一边歌唱。有时,树上的粪便会落在孩子们的头上和脸上。
这可能是放牧水牛、割草、捉蜜蜂、捉蝴蝶、采摘黑莓、在奎山捡粪便等顽皮的游戏。也可能是孩子们刚长大后偷村里柚子和花生的时光。村民们从不认为这些不寻常的游戏是坏事。宽容的村民仍然为孩子们保留着特殊的空间,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们是村里的孩子。
的确,过去那些愚蠢的游戏滋养了无数热爱村庄的人们的灵魂。过去有多少孩子,长大后,在祖国危难之际,拿起武器,奔赴各大战场。村里的孩子们留下来,做着各种善事,为村庄增添了美丽。他们知道,只有他们才有权美化自己的村庄,没有人可以丑化他们的村庄。一个小村庄里,有数百名烈士、伤残军人、士兵和青年志愿者……
在那个村子里,数百名单身汉和数十名教师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怀揣着侗族人民的心,为村子辛勤劳作、贡献着。那个小村子里有三位博士和多位硕士。诗人邓辉江说,在全国,只有侗族村,王家才拥有四代诗集,共有28位作者,900页高质量的诗歌,堪比全国的诗歌。过去有“吴家文派”,现在只有“王家文派”!
![]() |
Vuong家族诗集封面。图片:PV |
诗人的言辞毫不夸张。因为这个小村庄里有三位诗人是越南作家协会的成员(他们是兄弟、叔侄:诗人王仲,诗人石贵-王廷焕,诗人王强),许多人是省文学艺术协会的成员,还有许多人没有加入任何协会,但仍然每天写诗。那个村庄,那个村庄的人们,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表达村庄灵魂而生的。
侗族村天生忠诚,鄙视金钱。人们尊重文化,崇拜文化,崇尚美好的事物。在如今的市井生活中,这也是古老意义的延伸。将侗族——文化村——的品质传承给子孙后代……
![]() |
从Quy山望去的同璧村。图片来源:PV |
而我,也像我一样,来到同璧,是因为那首动人的诗:“当我闭上双眼/带我回到故乡/我的村庄很小,入口也很小/回程的车子要停在官道上……”(王仲),“桂山虽小,为何岩石那么多?当年我放牛时,在岩洞里躲雨/扫帚花落在蜜蜂的翅膀下/白色的岩石在正午的阳光下/我还没砍够柴火打两根竹篾/我已侧坐在岩石上,嘴唇发紫……”(石桂)。
来到同璧,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个小村庄,总能被远方的人们怀念,并留下无尽的眷恋。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这里会孕育出如此热情奔放的诗意灵魂……
光伏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