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同志与越南革命

阮文全 February 9, 2024 08:20

(Baonghean.vn)——张正同志的真名是邓春九,1907年2月9日出生于南定省春长县春洪乡行天村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anh-1-3800.jpg
张正同志(1907年9月2日—1988年9月30日),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历史照片

他81岁高龄,从事革命活动60余年,曾担任党和国家多个重要职务。他是党的杰出领导人,也是民族的伟大文化人物。

维护与社会主义相关的民族独立旗帜

在第七次中央会议(1940年11月)上,张征同志当选为代理总书记,接替于1940年8月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并处决的总书记阮文居同志。在第八次中央会议(1941年5月)上,张征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越南文化纲要》由总书记张征起草,并于1943年2月在荣罗(今福安省东英县)召开的越共中央常委会议上获得通过。该纲要阐述了越南文化建设运动的三大原则:民族化(反对一切奴役和殖民影响,防止越南文化独立发展)、普及化(反对一切使文化与群众背道而驰或脱离群众的政策和行动)以及科学化(反对一切使文化不科学、反进步的因素)。《越南文化纲要》促使文化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同年,民族救国文化协会成立,并加入越盟阵线,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在1948年7月16日至20日于富寿省清坝县道嘉乡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文化大会上,总书记张征宣读了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与越南文化的重要报告,明确阐述了我国革命文化在世界和国内的立场。这份报告指出了文化战士的责任:绝对忠于祖国和抵抗运动;不向反动思想和文化妥协,不保持中立,不漠不关心;热爱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为行动指南,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贴近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同情群众,向人民学习,教育和引导人民。“这才是我们新一代文化战士的真正态度,也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张征总书记强调说。

张征同志的一项重大贡献是代表中央常委发布了《日本和法国正在互相争斗,也正在阻碍我们的行动》(1945年3月12日),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指示提出开展一场抵抗日本、拯救国家的“高级别运动”,以此作为全国起义的前提。指示还明确指出,凡是革命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的地方,起义都将分阶段进行,分阶段夺取政权,一旦条件成熟,就准备转为全国起义的形式[1]。

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然而,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再次入侵我国。张征总书记深刻理解了1946年12月12日党的《关于全党、全军、全人民抗战的指示》的精神,在党的中央机关报《苏特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第70期(1947年3月4日)到第81期(1947年8月1日)。这些文章后来由苏特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抗战必胜》。在这部著作中,张征总书记阐述了党的全面、长期、自主的抗战路线。

面对民族解放革命的新要求,越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1年2月11日至19日在宣光召开。1951年2月11日下午,胡志明主席发表政治报告,重申越共反对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干涉主义的路线是正确的,我国人民反对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干涉主义的斗争必将取得胜利。大会选举胡志明主席为越共主席,张征同志再次当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

从1960年7月到1981年7月,张征同志多次当选为国会主席。这段时期是北方建设社会主义、南方解放斗争以及全国统一和迈向社会主义的时期。

谈及张征同志对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阮文灵总书记评价道:“同志作为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八月革命的成功和抗法殖民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且“同志在抗美战争、解放南方、统一国家期间,为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做出了许多伟大贡献”[2]。

创新总书记

anh-2-1425.jpg
张正同志(1907年2月9日—1988年9月30日),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历史照片

我国经济尚未从抗美战争中恢复过来,又在北部和西南部边境遭受新的战争创伤。此外,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通货膨胀也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这种情况影响了所有生产活动,波及了整个社会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张征同志竭尽全力想办法使国家摆脱困境。

1983年至1986年,张征同志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主席的身份,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对全国近20个省市的实地调研工作。1982年12月,张征同志还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观点和列宁新经济政策基本内容研究小组,旨在将其应用于越南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

1983年12月27日,张征同志指出:“在此,必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在建设新民族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当无产阶级专政被削弱,当无产阶级专政的组成部分,如党的领导作用、国家的管理职能、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工农联盟……遭到破坏时,不仅社会主义政权有堕落的危险,而且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变化”[3]。

“我们干部和党员工作中出现的思想偏差和错误,往往是由于没有充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深刻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造成的,”张征同志强调说。

1986年7月14日,黎笋总书记逝世后,党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一致选举张征同志为总书记。

在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在河内召开)上,张征同志宣读了提交给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报告。该政治报告指出:“对于我国而言,创新是革命事业的迫切需要,是至关重要的事。多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存在许多过时的观念,特别是关于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管理机制、分配、流通等方面的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创新,首先要创新思想,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党的六大目标……思想创新并不意味着否定已经取得的理论成就,否定已经确定的正确道路,相反,它是对这些成就的补充和发展”[4]。

六大之后,张正同志继续以中央委员会顾问的身份为党贡献力量。他特别关注六大改革决议的组织、部署和落实。尽管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张正同志仍多次走访各地,开展工作。在走访的各个地方,他都提醒地方领导人,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从基层做起,从各个方面着手,做到全面而迅速、大胆而谨慎。

anh-3-2482.jpg
改革进程的胜利肯定了党的六大政策的正确性,张征同志是党的“改革总书记”。(附图)

越共十三大(2021年)强调:“经过35年的革新,30年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实施,我国革新道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我们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发展比革新前更加强劲、更加全面。我们仍然可以谦虚地说:我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雄厚的基础、巨大的潜力、良好的地位和国际声望。这些成就是全党、全人民、全军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晶,是不断证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符合越南客观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我国党的革新政策是正确的、创造性的;党的领导是决定越南革命一切胜利的根本因素;党的政治纲领仍然是引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旗帜。”坚定继续全面、同步推进革新进程;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完善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越南祖国政策的基础[5]。

越共十三大(2021年)设定了到20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将国家发展成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改革进程具有新时代革命的意义,它肯定了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越南现实和时代发展趋势。改革进程的胜利肯定了越共六大制定的改革政策的正确性,其中张征同志是“改革总书记”[6]。

参考:

[1] 越南共产党,《全党文件》,第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0年,第367页。

[2] 1988 年 10 月 5 日,阮文灵总书记在长征同志追悼会上宣读的悼词,见《长征——一位伟大的人物,越南革命的杰出领袖》,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2 年,第 16 页。

[3] 参见《论思想文化革命(1983年12月27日)》一文,载于《张征选集(1976-1986)》第三卷,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9年。

[4] 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真理出版社,河内,1987年,第125页

[5]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集》第一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1年,第25-26页。

[6] Vo Van Kiet: “Truong Chinh同志——革新运动总书记”。出自《Truong Chinh,一位伟大的人物,越南革命的杰出领袖》,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2年,第36页。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张政同志与越南革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