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同志与越南革命
(Baonghean.vn)- 张政同志本名邓春求,1907年2月9日出生于南定省春长县春红社行善村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现年81岁的他,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投入工作,在党和国家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是党的杰出领导人和民族的伟大文化人物。
高举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旗帜
在越共第七次中央代表会议上(1940年11月),长征同志被选为代理总书记,接替总书记阮文居同志(1940年8月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处决)。在越共第八次中央代表会议上(1941年5月),长征同志被选为总书记。
《越南文化纲要》由总书记张政起草,并于1943年2月在万罗(福安省东英县)举行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获得批准。《越南文化纲要》明确了越南文化建设运动的三大原则:民族化(反对一切奴化和殖民化影响,使越南文化独立发展)、大众化(反对一切使文化违背群众、远离群众的政策和行动)和科学化(反对一切使文化不科学、反进步的政策和行动)。《越南文化纲要》有助于聚集文化工作者和知识分子投身民族解放事业。1943年,救国文化协会也成立,并加入党建立的越盟阵线,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1948年7月16日至20日,在富寿省青巴县陶嘉乡举行的第二次全国文化大会上,长征总书记宣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越南文化的重要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在世界和国内的革命文化立场。《马克思主义与越南文化》报告指出了文化战士的责任:绝对忠诚于祖国和抗战;不与反动思想文化妥协,不中立,不冷漠;热爱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为行动指南,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亲近工农兵群众,同情群众,向群众学习,教育和引导群众。“这就是我们新文化战士的真态度,也是我们成功的秘诀。”长征总书记强调。
长征同志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代表中央常委会发出《日法互战,我方行动》(1945年3月12日)的指示,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该指示提出,抗日救国高潮运动是总起义的前提。指示还明确指出,在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的地方,将分批发动起义,分批夺取政权,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转为总起义形式[1]。
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越南民主共和国(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然而,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入侵我国。长征总书记深入贯彻党1946年12月12日向全党、全军、全民发出的《关于全民抗战的指示》精神,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党的中央机关报《曙光报》第70期(1947年3月4日)至第81期(1947年8月1日)上。这些文章由曙光报社结集出版,题为《抗战必胜》。在这本书中,长征总书记阐述并发展了我党的全民抗战的路线,即全面、长期、自力更生的路线。
面对民族解放革命的新要求,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1年2月11日至19日在宣光召开。胡志明主席于1951年2月11日下午所作的政治报告肯定了党的反法西斯主义路线的正确性,以及我国人民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必将取得胜利。大会选举胡志明主席为党主席,长征同志再次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
1960年7月至1981年7月,长征同志连任国会主席。这是在北方建设社会主义、为解放南方而斗争的时期,也是全国统一、走向社会主义的时期。
在谈到长征同志对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的贡献时,阮文灵总书记评价说:“长征同志是带领八月革命走向胜利、使抗法殖民主义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发挥了卓越的作用”,“长征同志在抗美援朝、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岁月中,为党中央集体领导作出了重大贡献”[2]。
创新秘书长

我国经济尚未从抗美救国战争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北部和西南边境又遭受新的战争创伤,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封锁禁运也愈演愈烈,通货膨胀也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当时的形势影响了一切生产活动,冲击了整个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形势,长征同志努力寻找使国家摆脱困境的途径。
1983年至1986年,长征同志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主席的身份,组织并直接参与了对全国近20个省市的多次实地考察。1982年12月,长征同志还成立了“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观点和列宁新经济政策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越南新形势下实际”的研究小组。
1983年12月27日,长征同志指出:“这里必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在建设新人民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当无产阶级专政被削弱,当无产阶级专政的组成部分,如党的领导作用、国家的管理职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工农联盟……被破坏时,不仅社会主义制度面临腐朽的危险,而且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也会发生许多复杂的变化。”[3]
长征同志强调:“迄今为止,我们的干部、党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思想偏差和错误,往往是由于没有充分学习马列主义,没有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政策。”
1986年7月14日,黎笋同志逝世后,越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一致选举长征同志为越共中央总书记。
在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在河内召开)上,长征同志宣读了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提交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政治报告强调:“对于我国来说,创新是革命事业的迫切要求,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多年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存在着许多过时的观念,特别是关于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管理机制、分配、流通等方面的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创新,首先是创新思维,以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党的六大提出的目标……创新思维并不意味着否定已经取得的理论成就,否定已经确定的正确道路,相反,它是对这些成就的补充和发展。”[4]
越共六大后,长征同志继续以中央顾问的身份为党做出贡献。长征同志特别重视组织、部署和落实越共六大关于革新事业的决议。长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多次深入各地视察工作。在各地,长征同志提醒地方领导要把革新事业看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从低到高、从各个方面 ...

2021年,越共十三大强调:“经过35年的革新事业,30年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的贯彻实施,关于革新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日益完善,并逐步实现。我们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比革新前更加强大、更加全面地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谦虚地说:我国从未拥有过像今天这样的基础、潜力、地位和国际威望。这些成就是创造性的结晶,是全党、全民、全军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不断肯定,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我们党的革新路线是正确的、富有创造性的;党的领导是决定越南革命一切胜利的主导因素。党的政治纲领仍然是引领我们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继续全面同步推进革新事业;这是我党在新时期完善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路线的基础”[5]
党的十三大(2021年)提出到20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将国家发展成为发达、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革新事业具有新时期革命意义,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越南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革新事业的胜利肯定了越共六大提出的革新路线的正确性,长征同志是六大“革新路线总书记”[6]。
参考:
[1] 越南共产党,《党的全部文献》,第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0年,第367页。
[2] 1988年10月5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在长征同志追悼会上宣读的悼词,参见《伟大的人物,越南革命的杰出领导人长征》,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2年,第16页。
[3] 参见《长征文选(1976-1986年)》第三卷《论思想文化革命(1983年12月27日)》,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9年
[4] 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真理出版社,河内,1987年,第125页。
[5] 越南共产党,《越共十三大文件》第一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21年,第25-26页
[6]武文杰:《长征同志——革新事业的总书记》。载《长征——伟大的人物,越南革命的杰出领袖》,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2年,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