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阮——传奇之路上的将军
(Baonghean.vn)——战争年代,他为将长山公路打造成一条牢不可破、生机勃勃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平年代,他的名字依然与这条公路紧密相连,如同命中注定。它与多年的战斗、永不消逝的回忆以及他满腔的爱意紧密相连。
整整十年前,我有机会见到他。在传奇的胡志明小道庆祝五十周年之际,我与他交谈,并写下关于他的文章。
我记得那天,他的身体状况很差。助听器和起搏器陪伴了他四个小时,耐心地坐着和我说话。尽管年轻的店员不耐烦地进进出出,他还是和蔼地微笑着,每次看到他都向我眨眨眼,示意我停止采访,他都会挥挥手。
2009年,这位传奇的长山路总指挥也成为传奇人物,同时迎来了两大喜讯:长山路将迎来50周年纪念;而他本人也将迎来在党的队伍中度过的第70个春天。
当时,董思阮将军已年逾八十六,但军事家的头脑依然敏锐。在与年轻一代——我——的坦诚交谈中,他依然清晰而简洁地讲述着构成《丛林八卦图》的时间、事件、数字、战略等里程碑。就像翻阅着书页,就像观看着逝去的光辉军旅生涯的慢镜头。
《丛林八卦阵》
四十年前,记者乔治·韦斯在《美国武装部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评论道:“胡志明小道最初只是数百条供人跑步的小路。但现在,它却变成了一条机动车道。更可怕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条补给路线,而是一个复杂的蜿蜒道路网络,拥有数十条、数百个方向。所有这些复杂的道路,都被组织严密的北方共产党士兵变成了丛林中的八卦阵。”
对于这位有“转化”之功的将军来说,他也是第一次从时任西原战场司令员黄明草上将的话语中得知西方媒体对那条连接大后方和大前线的要道的尊称。
![]() |
东施阮中将。照片:黄水 |
据西方媒体报道,“长山公路系统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它实际上成了北方政府支持南方共产党与美国及其盟军之间激烈的战场。美国用尽一切手段,从最原始到最现代化,试图切断这条战略交通要道,从电子设备、天气、化学武器,到行军、扫荡、突击队破坏……但最终,这条公路仍然保持畅通。”
在他指挥的最为艰苦的八年(1967-1975)期间,胡志明小道从一条小路发展成为一条规模很大的运输路线,最多时兵力达12万人,编入8个师和一个附属的防空导弹师。他接任时,运输部队只有5个营,750辆运输车辆。之后,运输部队发展到拥有2个运输师,1万辆运输车辆连续多年投入使用。打破了长山公路的垄断,长山公路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拥有16,700公里的公路(其中800多公里为封闭道路,1,500公里为铺装道路,200公里为沥青路)。此外,还有1,500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1,350公里的信息电缆,3,800公里的联络道路和500公里的河流。
他和指挥部指示修建了横贯三国、东西长山的多条纵轴线公路桥梁网络,多条横轴线连接东西两侧,联通各战场,形成完整同步、多样奇特的交通运输体系。六条纵轴线和二十一条横轴线构成了雄伟的长山公路,起点是新祺—义安,终点是东南地区的禄宁—平福。这错综复杂的路桥网络如同毛细血管,昼夜不停地输送着心脏的血液,提供养分,滋养着国家肌体的每一个角落。在各兵种联合作战中,我们从简单的运输方式转变为战斗运输方式。精妙绝伦的“八卦战图”已经成型。
![]() |
董思阮将军和武元甲将军。照片:档案 |
一夜之间,百计而来
在数千公里长的战场上,在数十万兵力的战场上担负“指挥部队”的重任,要求指挥员具备良好的管理、指挥、协调能力,尤其要具备多领域的广博知识。董诗阮中将说:“我们决不允许自己的头脑停止思考,必须停下来思考。如果输了这局,就再试一局;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必须立即换一种方法。”
而这种不断思考的头脑,让559团团长有了个特别的称号,那就是“一夜想百计”的将军。
防空阵地由重点部署转向阵地与机动伏击相结合,由使用各种规模的防空力量转向使用各种规模的防空力量与导弹相结合。
道路和桥梁已成为最热门、最紧迫的战场,因为如果敌人攻击并封锁重要交通路线上的某个点,交通运输将立即中断。他意识到,主要原因是我们只使用单一的纵横轴线道路,因此指示改变单一道路的局面,将防空力量与强大的步兵力量结合起来,开辟更多纵横轴线、迂回路线和绕行路线。如此一来,“敌不停战,我不停步”就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变成了非常积极的现实。
他还意识到,军队司机必须军事化、战斗化。不仅仅是像和平时期那样进行简单的运输,还必须运用军事战术(列队行进,直接指挥,并配备支援部队,例如:机动维修队、拖拉机、诱饵队、伤员救援队……并在所有路线上建立密集的军事系统)。
起初,卡车只敢在夜间低速行驶,行驶短距离,装卸货物耗时费力。他指挥卡车从主要在夜间行驶,到清晨至傍晚行驶,再到白天在茂密的森林树冠下短距离行驶,最终将这些短距离连接成一条近千公里的路线。
为了安全起见,他选择使用一些公共道路进行绕行。破旧不堪的车辆经常来回穿梭,防空炮火也时常向飞机开火,将敌人的注意力引向那个方向。然后,在广阔丛林中某处隐蔽的道路上,车队一辆接一辆地隆隆驶过,运送着人员、货物和武器,支援南方战场,为国家最终的彻底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
董思阮大将和武元甲大将视察长山部队。照片:档案 |
心地善良的指挥官
“在这场战争中,当敌人倾尽全力摧毁长山公路时,当无数战友和同胞为了这条路、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永远倒在荒芜的芦苇丛中、偏僻的森林边缘时……如果有人有意将一切浪漫化,那便是罪孽。但如果我们不从巴戈童子军在弹药路上翩翩起舞的舞步中、从塔鲁琴悠扬的乐声中、从老挝解放军每次战斗后奏起的兰翁号子中寻找胜利的源泉,就很难充分解释这场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为何获胜。”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将这些记忆深情地记录在《长山之路》一书中。20年前,这条不朽之路迎来了40周年,这本书与全国读者见面。
司令员比任何人都深知为彻底胜利之日所付出的代价,为这条将永远载入民族史册的道路所流淌的鲜血和骨头令他痛心不已。“长山支援线的胜利,是十二万优秀子弟兵的巨大贡献和崇高牺牲的结晶。他们在敌人的炮火和枪林弹雨中,为维护这条道路的活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奉献了全部力量、鲜血和骨头,贡献了青春。两万多名同志英勇牺牲,三万多人受伤,无数人被美军毒剂致残,给民族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后果。约有14500辆各类摩托车、700多门火炮、9万多吨物资被损毁或焚毁。”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战略支援线的生命线畅通,使彻底胜利之日越来越近。
![]() |
阮同锡中将。图片来源:TTO |
作为以与胡志明小道紧密相连的军事战略闻名于世的军事领袖之一,董思阮中将很少谈及自己。在长山记忆的长河中,他选择诉说的人称代词永远是“我们”。而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那些在“伐长山救国”最艰苦岁月里目睹的那些高尚而默默的牺牲,至今仍让他心潮澎湃,充满悲伤与怀念。多年来,他依然抽出时间去看望那些曾经亲密无间、彼此依恋的战友们,如今他们安息在深深的长山墓地里。每次见面,他都会泪流满面。他想念森林,想念兄弟,但年纪渐长,体力日渐衰弱,他该如何走下去?
想起与女青年志愿者营一起吃的简餐,想起那句“先生,如果有无患子,请赐给我们一些”的深情请求,他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随后,他在回忆录中表达了爱与伤感交织的爱:“现在,媒体整天都在宣传各种女生护发产品,想起当年女青年志愿者们的那些小小诉求,我感到心痛不已。她们刚上前线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们的头顶飘着柚子和柠檬的柔顺香气,但几次疟疾过后,头发就只剩下几根了。而现在,她们中仍然有许多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没有丈夫,没有孩子……”
将军都是火力全开的默认观念似乎对他来说并不正确。他身材高大,说话果断,一副真正的“武者”模样。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给予下属爱护、关怀和分享。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不喜欢形式主义和理论,而且非常安静,所以他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
对于曾经在“烈日炎炎、风雨飘摇”的长山山区战斗牺牲的将士们来说,无论战时还是平时,他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指挥官。他们结婚、盖房、做生意,总是向他请教,并恭敬地邀请他参与。
![]() |
董思阮将军的一生和事业与传奇的长山公路息息相关。图片:文献 |
七十年为国为民奉献,他留给小家庭的时间不多。漫长的战争岁月,他在河内短暂休假期间目睹的贤妻的艰辛和忧虑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笔下。“其实,从结婚那天起,两次抗战,我都奔赴战场。家里的事,全靠妻子一人操持。他和玉兰夫人一共育有六个孩子,四男两女,家中的重担,压在一个女人的肩上,显得格外沉重。但不仅仅是我,我们那一代人大多如此。”
1967年,他小女儿秋贤(Thu Hien)问他:“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回河内?”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他,贯穿了整个游行过程。然后,他和全国人民一起,花了八年时间才找到这个非常幼稚的问题的答案。
董思阮中将家客厅里,神台上庄严地摆放着一幅年轻男子的遗像,他继承了父亲坚毅刚毅的美貌。他就是四子——阮天君中尉。他曾是一名130毫米炮兵,曾与父亲一起参加胡志明战役。1979年,在北部边界战争中,他于同登战役英勇牺牲。因此,在父亲英勇的战争记忆中,除了逝去的战友,还有他爱子骨肉的身影,更增添了一份伤痛。
为传奇之路奉献一生
60年前,在深山老林之中,一条小路在全民族钢铁般的意志下诞生。每一步都洒下鲜血和骨骸,但正是在这些勇敢的脚步中,胜利之花绽放,小路也成为一段传奇。半个世纪后,这条小路已然成为一条公路。长山传奇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在修建胡志明小道期间,总理武文杰认为他是被任命为政府特使、指导这条重要路线建设的最合适人选。500千伏输电线,以及随后的长山工业化公路项目,都已成型。这条公路将贯穿30个省市,总长3167公里,连接北坡(高平)和大梅(金瓯),并将根据地形设置2至8车道的规模。
![]() |
车辆途经长山路,支援前线。图片来源:档案馆 |
战争年代,他为将长山公路打造成一条牢不可破、生机勃勃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平年代,他的名字依然与这条公路紧密相连,仿佛命中注定。它与岁月的战火、与源源不断的回忆、与他满腔的爱意紧密相连。
胡志明小道是我国民族抗美救国战争中光辉的战功。胡志明小道是必胜意志、勇气和英雄气概的道路。它是连接南北、统一祖国的道路,是通往祖国富强未来的道路。它也是连接印度支那三国、连接各民族、团结一心的道路。向在以伟大的胡伯伯命名的道路上战斗并取得胜利的英雄长山部队致敬。”(摘自《长山部队黄金传统书》中已故总书记黎笋的留言簿)
阮东施中将
出生于1923年。家乡:广平市广泽市。
本名阮友武,革命活动时化名董。
1946 年竞选第一届国会议员时,他选择了董思阮 (Dong Sy Nguyen) 这个名字。
1939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
1950年毕业于军校,1961年毕业于北京军事学院。
1965年任第四军区政治委员,时任老挝中部和下寮越南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67年初,他被任命为559团团长,后任长山部队司令。1974年,他由上校晋升为中将。
恢复和平后,他先后任国防部副部长、主管经济建设总局、建设部长、交通运输部长。
1979年,他回到军队,任首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82年任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现副总理)、交通运输部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痛折磨,他于2019年4月4日上午11点42分在第108中央军医院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