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

September 4, 2015 20:31

心力衰竭(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的病因

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是损害心肌的疾病。

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二个原因是心脏负荷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是指心脏被迫泵出过多的血液。这种负荷过重是由心脏瓣膜渗漏引起的,导致血液“回流”到心脏。这种情况会使心脏衰竭,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容量负荷过重是指心脏虚弱,需要泵血以克服过大的阻力。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心脏瓣膜狭窄、包裹心脏的囊状结构(心包)瘢痕形成并收缩(缩窄性心包炎)或充满液体导致心包填塞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心肌受损严重,变得僵硬,无法充分扩张以接收回流的血液。

 Bắc ngũ vị tử.
北方五香粉。

心力衰竭会导致内脏器官(包括心脏本身)和肌肉供血不足,因此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是呼吸急促、疲劳、咳嗽和水肿。

气促

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早期症状。通常,呼吸困难是逐渐出现的,因此患者可以逐渐减少活动,以避免这种不适。

呼吸困难必须坐下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尤其是随着心力衰竭的进展,常常会发现抬高上半身(抬高头部或坐起来)更容易呼吸。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这种现象类似于端坐呼吸,但指的是患者夜间躺下时发生的短暂性严重呼吸困难,坐起后可能不会缓解。

疲劳的

除了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疲劳也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这是由于肌肉供血不足造成的,使得运动甚至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

水肿和咳嗽

当心脏泵血功能不佳时,液体会积聚在腿部、脚踝,有时甚至腹部,这种情况称为水肿。液体也可能积聚在肺部,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充血会引起持续咳嗽或喘息。

心力衰竭的治疗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病范畴,与心脏病发作、哮喘、消瘦、水肿等同属一类。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是心脏和血管供血不足,外部环境恶劣、饮食不规律和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心力衰竭有以下几种类型:

身体气血不足。

心悸、气短、疲倦、头晕、视力模糊、气短、不愿说话、嘴唇苍白、面色暗沉、舌色苍白、苔薄、脉搏微弱。

治疗方法:补血补气,养心安神。

方剂:改良归体汤:党参15克,黄芪20克,甘草5克,茯苓12克,大枣12克,雪莲6克,远志10克,苍术15克,白芷20克,龙眼15克。煎服,每日一剂。

肾衰竭

呼吸急促、心悸、睡眠困难、口干舌燥、面颊发红、耳鸣、舌红、脉搏细而快。

治疗方法:滋养心肾之阴,养心安神。

方剂:减量天王波谭丹: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芦笋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铁线莲12克,大枣12克,玉竹12克,玉竹12克,远志12克,桔梗12克,五味子5克。煎服,每日一剂。

心血瘀滞

- 疲乏、虚弱、焦虑、心律失常、哮喘、平躺时呼吸困难、面色暗沉、嘴唇发紫、指尖青紫。舌苔紫绀,伴有瘀血疹。脉象有粗有细。

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祛除血瘀。

处方:桃核红花方,略作调整:当归15克,红丹参15克,姜黄10克,红花6克,桃核15克,龙骨15克,芍药根15克,石竹12克,肉桂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 心跳加快,全身水肿,体型消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搏微弱无力。

治疗方法:温脾益肾,清阳利尿。

方剂:改良禅武堂:制附子6克,白桑皮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鲜姜5片,泽泻15克,白芍15克,铁线莲子15克。煎服,每日一剂。或加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分3次服用,趁热于一日内服用。

据《健康与生活》杂志报道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