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结肠炎
结肠(大肠)具有接收小肠(小肠)废物的功能,同时具有排出废物的功能。
小肠排出的废物,一部分已被大肠吸收。如果大肠寒,吸收水分的功能差,就会出现胃胀、腹痛、便溏等症状;反之,如果大肠热,吸收水分过多,就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就会形成热凝膀胱证(大便圆硬,周围有黏液)。
大肠与肺相关。因此,肺病会影响大肠,肺气短,大肠便秘,反之亦然。
结肠炎有两种形式:急性和慢性。
急性型: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卫生、食用腐败变质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痢疾、寄生虫等……
症状:节段性腹痛或沿结肠疼痛,持续性腹泻,有时伴有发烧。
左侧结肠炎或乙状结肠炎:24小时内频繁出现排便冲动(10-20次),直肠胀满感,大便稀薄,带有粘液,甚至可能带血。
右结肠及盲肠炎症:大便稀薄,有恶臭,24小时内排便次数较少(3—6次)。
结肠痉挛:在结肠发炎部位,疼痛期间,患者会感到腹部变硬,结肠感觉隆起成段、肿块,并在手下逐渐溶解。如果结肠炎肌肉痉挛程度较轻,粪便可能会被从肛门排出。这种疾病通常较为轻微,如果及早正确治疗,2-3 天内即可痊愈。
慢性型:急性结肠炎,治疗不当,病情逐渐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肠道受损。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此类杆菌常存在于肠道中,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时易感,并成为致病菌)。血尿素氮升高、汞中毒。肠结核、寄生虫、吸虫、长期便秘、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
症状:口苦、食欲不振、舌头肥大。排便不规律,进食后有便意(胃肠反射)。腹痛、腹胀。疼痛可能遍布整个结肠,也可能出现在特定区域。便秘和稀便交替出现。结肠痉挛导致间歇性绞痛。横结肠炎导致腹部沉重感、腹胀。乙状结肠炎导致触痛、排便频繁。直肠炎导致肛门灼热感、便意和疼痛。
对于慢性结肠炎,治疗必须坚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难消化、变质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调味品、罐头食品。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
插图 |
便秘:多吃新鲜蔬菜、香蕉、炖土豆。腹泻时不宜喝牛奶,因为牛奶容易发酵产气。
传统医学认为,结肠炎属于“腹痛”或“肠痈”的范畴,结肠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脾胃疾病。
结肠炎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 脾虚气滞。
- 苹果痉挛
脾虚气滞:症状有脘腹胀满,胃灼热,腹中咕噜(阴虚生热),气上冲,大便频数,夜半痛及晨起痛。心烦,小腹隐隐作痛,有时排便时有适感,腹中咕噜,恶心,舌苔白厚,脉细数。
方一:党参16g,大枣3枚,黄芪12g,白术16g,茯苓12g,酸枣仁12g,肉桂6g,雪莲8g,甘草6g,当归10g,远志6g,炙姜4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党参16g,大枣3枚,黄芪12g,白术16g,川芎12g,酸枣仁12g,陈皮6g,远志12g,熟地16g,甘草6g,远志6g,麦冬16g。水煎饮,每日一剂。
便秘和痉挛:通常由思考、悲伤(心碎)、久坐、缺乏活动、营养不良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胀、消化不良、间歇性下腹部疼痛(取决于结肠痉挛)、疲劳、睡眠和食欲不佳、焦虑、便秘或大便干燥、稀便,有时伴有鼻涕。建议使用以下两种疗法之一:
方一:党参16g,毛梦叶16g,黄芪12g,威灵仙8g,熟地黄16g,积雪草16g,大黄4g,艾蒿12g,陈皮6g,全草12g,远志6g,苹果3个。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天。
方二:党参16g,大枣3枚,黄芪12g,白术12g,川芎12g,酸枣仁12g,陈皮6g,远志12g,熟地16g,甘草6g,远志6g,麦冬1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天。
据《健康与生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