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火炬寻找文字
(Baonghean)——鸡鸣前举着火把上学,华灯初上时才回家,这是康强县甘林乡甘村中学生习以为常的景象。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多年,但只要通往村庄的道路尚未通车,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就不得不举着火把步行去寻找知识……
(Baonghean)——鸡鸣前举着火把上学,华灯初上时才回家,这是康强县甘林乡甘村中学生习以为常的景象。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多年,但只要通往村庄的道路尚未通车,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就不得不举着火把步行去寻找知识……
为了上学,Cam 村的70名中学生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梳洗打扮,准备好课本、灯和手电筒,4点半就聚集在村口一起上学。凌晨4点不到,我们看到村长Lo Van Dan的妻子叫醒了她六年级的儿子,让他刷牙洗脸,准备上学。六年级的小学生跟着妈妈来到水箱边,虽然看起来还有些困,但还是很快做完了所有事情,然后去上学了。
![]() |
Cam 村(Cam Lam 公社 - Con Cuong)的学生们手持火把去上学。 |
凌晨四点整,远处的巷子里,传来阵阵犬吠声,手电筒、火把的闪烁灯光,还有一群群学生熙熙攘攘的说话声。孩子们通常七八个孩子一组,一起在村口等着,然后一起去上学。
![]() |
卡姆村的学生们只能在摇曳的油灯下学习。 |
跟随孩子们上课,我们多少体会到了学生们在求知路上的艰辛。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手电筒;家里条件不允许的话,就只能用又长又干的竹竿当火把照明。通常情况下,男生会拿着火把带路,女生则跟在后面。有时候,火把熄灭了,或者用完了,大家就得停下来,在路边找竹竿,点燃火把,继续前行。
土路很长,坡度陡峭,被雨水冲刷成大大的沟壑,所以每过一两个坡,孩子们就要停下来休息,带上饭团、木薯、红薯吃早餐。甘村的魏氏英分享道:“今天天气干燥,路也干,走起来还好,但一下雨,路就滑,摔倒弄脏衣服是常有的事。” 连续走过5公里的土路,坡度陡峭,孩子们要休息三四次,一边走,一边捡路边的竹子当手电筒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天真烂漫的童真,仿佛驱散了寻觅文字旅途的疲惫和艰辛。
走过陡峭湿滑的道路后,孩子们还得穿过西旺河(Xi Vang),再走3公里才能到达学校。西旺河宽约100米,但水深流急,过河并不容易。大雨期间,水位上涨,流速加快,Cam村的中学生不得不整整一周不去上学。
朗文梅先生的筏码头投入使用近四年来,为甘村村民和学生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孩子们清晨抵达筏码头,自己登上筏子,缓缓松开滑轮,将筏子拉过河去,然后掉头去接剩下的学生。何氏红(甘林中学八年级A班学生)分享道:“以前,筏子还没来之前,我们都是卷起裤腿,挑一条浅水,手拉着手趟过去。水太高的时候,就得游过去。有时候,我们过河的时候,衣服和书都湿透了。”
“上学路途遥远,路途艰辛,对于偏远偏僻的Cam村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能够顺利入学并升入下一年级已经是一个奇迹,更别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了。然而,中学阶段,三分之一的孩子仍然是好学生、优等生。目前,村里还有一名孩子在读大学……”Cam村村长卢文丹先生说道。甘林中学校长阮仲明先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忧心忡忡:“孩子们还小,上学路途遥远,最困难的是寒冷的季节,如果他们整天学习,就必须打包午餐,从早到晚地回家。虽然学校实行寄宿政策,但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但从长远来看,学校董事会正在寻找资金,为在校的80名学生(甘村70名学生,山村10名学生)建造宿舍。然而,最棘手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如果建造可容纳80名以上学生的宿舍,大约需要5亿越南盾(约合8个房间),而甘林是一个困难乡镇,因此这笔钱不是一笔小数目。”
Cam村是Cam Lam乡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全村130户泰族家庭,671人(其中贫困户75户)。村民生活主要依靠林业和农耕,大部分儿童受教育机会非常有限。要解决好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维义 - 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