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种子生产取得突破
植物生物技术中心(农业遗传研究所)已基本完善食用菌和药用菌的液体繁殖技术,这被认为是越南菌菇产业的重大突破。
![]() |
MSc. Co Thi Thuy Van 正在完成蘑菇种子生产液体方法的最后阶段...... |
旧技术的局限性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生产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在研究、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应用方面的投入较少,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速度仍然很慢。事实上,目前越南的食用菌繁殖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固体基质,如琼脂、锯末、大米和木薯条。这是一种传统、简单的方法,虽然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即,各级繁殖时间较长,质量不稳定,并且整个种子瓶或种子袋中的种子年龄不一致。此外,由于繁殖系数低,固体基质繁殖方法在大量生产种子时遇到很多困难。
此外,品种转移过程难以自动化,受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增加了病菌感染的风险,从而加大了蘑菇品种的控制难度。尤其是这种方式,育种材料价格昂贵,人工成本、电力折旧成本以及工厂成本都很高。近年来,植物生物技术中心对食用菌和药用菌的育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和构建,但目前仅完成了固体培养基育种技术。2009年至今,该中心在多个品种上进行了液体培养基(200毫升至100升)的中试规模育种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育种时间比传统育种技术短,但病菌感染率仍然较高(超过30%),子实体形成率达100%。这些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步成果尚未应用于食用菌和药用菌的生产和栽培。
针对食用菌成为国家重点产品的实际需求,2012年初,植物生物技术中心启动实施“食药用菌液体育种技术工艺流程构建研究”项目。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以食药用菌液体育种技术工艺流程服务于商品菌种生产,实现灵芝、平菇、白蘑、金针菇、玉蘑、鸡腿菇、猴头菇等7个菌种的产业化规模化栽培,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经济效益。
植物生物技术中心项目经理、理学硕士古氏水文表示,项目实施三年(2012-2014)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包括:建立了中等容量(200毫升、2000毫升、5000毫升)液体菇繁殖技术流程;建立了利用液体转移培养基繁殖商品菇(米饭、木薯条、锯末)的技术流程;建立了在120升发酵罐中培育液体菇的技术流程,用于试验上述7种菇类的栽培。项目产品已在20个农场和菇类种植企业试生产,并因其与传统方法生产的菇类相比具有突出优势而受到高度评价。
体液繁殖的优点
据理学硕士兼研究员 Thi Thuy Van 介绍,液体大型蘑菇繁殖技术是蘑菇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液体蘑菇品种与固体合成基质上的品种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
![]() |
成功应用液体生产蘑菇种子的方法将为越南蘑菇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
具体而言,液体菌种是在液体环境中生长的菌种,通过确保最佳的营养、温度、通风和生长时间条件,使菌丝体在深层液体环境中茁壮成长。“与固体合成基质上的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在有利条件下,菌丝体在液体环境中生长约3-5天后即可使用。移植到栽培材料上时,菌丝体培养时间可缩短1/2-2/3。菌龄均匀,菌种质量稳定。菌种生命力强,移植到栽培介质中时,菌丝体恢复快,吸收营养能力强,菌丝扩散速度快。此外,用这种方法生产菌种的成本低,仅为固体培养基的1/3。” 研究员Thi Thuy Van说道。
该技术可获得大量菌丝体生物质,用于制作1级和2级品种,也可直接用于栽培(3级品种)。上述技术也应用于食品和制药加工业中提取用于生产药物、香料、饮料等的菌丝体生物质。深层发酵法(液体增殖)用于生产香菇、紫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白蘑菇、茶树和灵芝等食用菌品种。该技术起源于美国。近年来,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和德国是食用菌和药用菌生产产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也得益于在液体环境中应用纯大菇增殖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蘑菇的液体培养基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并已形成标准化流程,在一些食用菌栽培业发达的国家颇为普及。目前,各国根据生产规模、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繁殖大型蘑菇。多年来,液体蘑菇品种的研发和生产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食用菌和药用菌的生产中推广应用液体培养基繁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MSc. Co Thi Thuy Van 强调了液体蘑菇种子技术对蘑菇种子生产单位的前景,将“固体 - 液体种子”组合应用于食用菌种子生产,因为它不仅具有缩短生长时间、生产成本低、纯度高、质量好、感染率低的优势,而且是开展蘑菇种子生产和大规模工业化种植的前提......
据NNVN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