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
(Baonghean)-桂风县有7个民族聚居:京族、泰族、科穆族、蒙族、土族、岱族和楚族。各民族人民生活依然困难,贫困率目前高达41.18%。近年来,除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计划和政策外,县人民委员会于2012年颁布了第368/QD-UBND号决定,责成县内各学校、单位、部门和办事处制定具体办法,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 |
桂山乡那多克村魏文笃先生一家在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资助下,投资发展畜牧业。 |
我们跟随桂峰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走访了桂山乡那卡村的魏文朗先生家和那多村的魏文笃先生家。这两户人家自2013年底以来,都得到了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资助,脱贫致富。魏文朗先生的妻子罗氏香女士高兴地说:“2006年结婚后,他们夫妻俩用积攒的本金,加上向兄弟姐妹和银行贷款,盖起了一栋三居室的木屋。然而,由于缺乏畜牧生产知识,贫困一直困扰着他们。” 2013年初,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直接上门指导他们如何做生意,比如养母猪、养牛、种蔬菜、如何照顾水稻才能达到高产……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这家人买了2头种猪,利用园地种蔬菜,养了蛋鸡。
生产过程中,区干部经常慰问鼓励,夫妻俩也乐此不疲。就这样,7亩稻田(700平方米)每年产稻500公斤,两头母猪即将产仔,自家菜园里的蔬菜也足够一家人吃饱。2013年底,他们一家摆脱了贫困,收到了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室赠送的挂钟和温暖的毛毯,这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
纳托克村的魏文杜先生家原本是贫困户,但在区人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于2013年底脱贫致富。魏文杜先生说:“区人委会工作人员虽然没有钱养家,但热情地指导他们做生意,他们家做的每件事都比以前更有成效。养猪、养牛、清理菜园种菜……工作人员科学地指导他们,一家六口人一年四季都有工作,有饭吃,猪和牛也都生下了第一窝。2013年底,魏文杜先生家脱贫致富。为了表彰他们家的努力,区人委会在年底给他们送去了挂钟和温暖的毛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指导是摆脱贫困的最可持续的方式。”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潘仲勇表示:根据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向县内各单位下达消除饥饿和扶贫任务的第368/QD-UBND号决定,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计划对桂山乡的10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据此,2013年该单位对2户贫困户进行了帮扶:那卡村魏文朗和那多村魏文度。这两户人家在接受帮扶时都是贫困户,但具备脱贫条件,因为这对夫妻身体健康,有足够的田地和菜园。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重点不是物质上的支持或帮助,而是指导他们做生意。在对每个家庭的情况进行调查后,该单位派出干部和工作人员直接指导家庭成员做生意。3个月后,该单位进行一次评估,积累经验。当贫困户脱贫后,办公室干部职工会捐款、购买慰问品,并给予鼓励。脱贫后,该单位还会持续跟踪指导他们如何创业,避免返贫。
县督察局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县督察长张廷春说:该单位被派往光风乡帮助贫困家庭,该地区远离县中心,交通十分不便。2012年至2015年期间,该单位帮助了6户贫困家庭。在调查研究了当地的潜力和优势后,该单位最初打算引进百香果树供家庭种植,但发现这并不合适。在当地政府的建议下,这些家庭住在田地附近,可以饲养归州鸭。但是,由于没有地方供应鸭种,他们转而饲养本地黑猪。目前,县督察局正与当地政府协调就地购买猪种,因此,该单位的每位干部和员工都捐出一天的工资来为贫困家庭购买猪种。宣主任透露:“区督察组只有3名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并非没有困难,但本着帮扶贫困户的精神,大家每个月都愿意从工资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抽出时间来帮扶贫困户。这样的条件,让每个干部都能深入群众,切实帮扶到户。”
桂风县受助单位实施2012-2015年扶贫攻坚计划已实施两年,表明一些单位积极参与,高度负责,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其中,县督察院、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县总医院、县委办公室、共青团、民运委员会等单位表现突出。一些受助家庭虽然尚未脱贫,但收入已从每人每月18万越南盾增至每人每月36万越南盾。
在2012-2015年扶贫帮扶单位、学校、部门、行业两年工作总结会议上,多方意见认为,在落实县人民委员会第368/QD-UBND号决定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如一部分群众不愿脱贫、抱有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态。一些单位的资源困难,导致许多单位,特别是大多数学校没有参与。桂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张氏雪梅女士表示:全县有111个单位、学校、部门、行业在县的指导下负责扶贫帮扶贫困户脱贫工作。但截至目前,只有17个单位、部门、部门、学校具体汇报了情况。因此,全县共有41户贫困户在县级单位、部门、行业的帮助下脱贫致富。因此,两年来单位承包户数量不多,原因是许多单位、部门和办公室尚未参与。甚至有些单位已经实施,但尚未找到具体做法。未来,县人民委员会将继续督促各单位积极有效参与,并视其为每位干部和党员的首要任务。
学校、单位、部门、行业等派驻基层帮扶贫困户,不仅对本区脱贫攻坚工作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干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惠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持和创新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