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帐篷

December 20, 2014 14:47

(Baonghean)——冬日里,受山林冷空气和浩瀚湖水的双重影响,班韦水电站水库的气温愈发寒冷。远处,在友姜乡(Tuong Duong)孔彭村溪口的河岸边,临时搭建的帐篷仿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里住着友姜小学的18名学生。他们的父母漂泊在湖中央,忙于生计,逼着孩子们搭起帐篷“捡信”……

友姜小学校长裴文豪先生说:“这里是查孔村、索普兰村、金凤村、仁仁村、仁迈村和仁巴村学生的宿舍。这些村子的学生将被迁移到清章县的安置区,有些家庭有意不搬迁,或者搬迁后又回到家乡谋生。这些家庭的孩子必须在康平小学就读,由于他们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所以学校没有宿舍。因此,来这里上学的家长必须自行解决食宿和学费。”

Đan tranh làm lều cho con trọ học.
编织茅草为寄宿学生制作帐篷。

我们走向河岸边一排简陋的帐篷,它们摇摇欲坠地矗立着。屋顶用棕榈叶铺成,围栏用竹子编成,柱子和椽子则用低矮的林木做成。感觉一阵强风就能把一切都吹到河里,飘向湖边。我们到达时,罗文芳先生和他的妻子正在修缮帐篷,供孩子们留宿学习。丈夫正忙着用锯子和木板做门。妻子则一丝不苟地编织着每一片棕榈叶。 Phuong先生分享道:“几个月前,我和妻子搭了这个帐篷,好让孩子们有个地方住、好学习。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得坐船,白天没法往返,父母也没时间接我们。上周我们回来的时候,孩子说帐篷漏水了,风一吹进来,冷得睡不着,所以我们只好过来修缮,让帐篷更透气,这样孩子们就不会着凉了。”看着这对夫妇的表情,我们读懂了他们的艰辛和担忧……

中午时分,上课铃响后,孩子们陆续回到各自的小屋准备饭菜。跟他们一起走进小屋,里面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子搭成的平台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这里是休息的地方,是坐着学习的地方,也是存放书籍的地方,也是准备日常餐食的地方。旁边是厨房,周围堆满了干柴,锅碗瓢盆,水桶盆碗碟一应俱全。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溪边淘米,有的摘菜,有的洗碗。午餐只是野菜汤配米饭,但孩子们吃得非常美味,欢声笑语,仿佛这些匮乏和不便与他们对文字的热爱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来自查孔县的四年级学生梁文元说:“今天快到周末了,从家里带的粮食都快吃完了,上午忙着学习,没法去钓鱼,就先吃这个了。叔叔,下午放学后,我要去溪边抓鱼,补补伙食!”

夜幕笼罩着有姜森林,寒意仿佛渗入每一寸肌肤。我们借了个手电筒,沿着陡峭的小路,回到孩子们的帐篷。溪岸边的六顶小帐篷里,隐隐透出油灯的光芒,透过竹篱笆的缝隙。夜幕降临,山林茫茫,雾气弥漫,万籁俱寂。偶尔,帐篷里传来孩子们“啊啊”的读书声和说话声。这些声音很快融入了潺潺的溪水声和窸窣的林风声中。顿时,我们心中升起一丝怜悯和沉思,感叹那些住在临时帐篷里的孩子们的匮乏和艰辛。如果他们的父母能够安心地在安置区生活和工作就好了,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很艰难,但孩子们的教育和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另一方面,他们虽然不再有户口,却依然固守故土,这迫使孩子们承受着诸多不便,使得求知之路异常艰难和艰辛……

丛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在康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帐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