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性的秋日里,在金仁的阴影下
(Baonghean)——世世代代,安山人民始终以自己的故土——金仁山为傲。金仁山是义安省的第二高峰,仅次于普赛莱岭峰。这座山峰已成为诗歌和传奇,成为八月秋日革命群众奋起打破奴役枷锁的“历史见证者”。
金仁山位于安山区中心,在该地区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看到,因为它高耸(约1340米),山峰高耸入云。19世纪初,裴阳历医生(1757-1828)在《义安纪》中写道:“这座山位于县西部边界的Tri Le 公社Ke Truong簿。它的脉络从大山脉延伸到那里,突然出现一座山峰,山峰尖锐美丽,直冲云霄,像一根竹笋,周围环绕着小山,像一朵莲花,上面有一个洞穴,从近处看像鱼嘴。洞穴很深,没有人的足迹。”
![]() |
金仁山脚下的繁荣景象(摄影:Quang Dung) |
阮献罗山富图也曾写过关于金仁山的诗句:“如笔尖指向天际,如狐仙坠落人间”。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歌颂蓝山军在这片土地上驱赶明朝侵略者时所展现的精神:“登上金仁山顶,军声震博爱,波涛漫过卡鲁河”。
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在金仁山脚下设立哨所,控制道路和河流,日夜派遣身着蓝色制服的士兵守卫、搜查和逮捕过往行人。秋季风暴来袭,革命群众在越盟阵线的领导下包围了金仁哨所,迫使士兵投降。
1945年8月15日,得知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跨省越盟立即下达了在各县发动总起义夺取政权的命令。8月18日拂晓,各县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央体育场(今杜良镇),广场上旗帜飘扬,一片狼藉。在邓上地区(中央县的乡镇),金仁哨所曾是众多日军的聚集地,越盟英山省委员会直接指挥了夺取政权的行动。
![]() |
人民武装力量英雄中将范俊重访了位于 Tuong Son 乡(Anh Son)Dua 机场的战斗机隐藏地点。 |
按照计划,1945年8月22日夜,在锣鼓喧天的鼓声中,自卫军兵分四路,向敌堡推进。面对革命自卫军的顽强斗志,金仁堡的守卫和士兵们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与此同时,从关朗往下,从治黎、大田往上,从朗田、会仙等地涌入的数万民众,纷纷前来见证敌人无条件投降的场景,然后返回继续推翻恶霸、夺取政权的斗争。
邓上地区从公社到村庄的整个敌对政府体系落入越盟手中,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随后,安山县各驻地也纷纷向革命力量缴械投降。8月23日上午,数万民众聚集在安山县,见证临时革命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殖民封建政权的彻底废除。
![]() |
Phuc Son 公社(Anh Son)Cao Veu 村的泰国族人准备传统饭菜。 |
70多年过去了,曾经“铁丝网刺破午后天空”的金仁山脚下的乡村如今已面目全非,从村庄到街区,都焕发出同样的繁荣景象。安山镇正逐渐形成一个繁华的县级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敞笔直。安福村(福山村)曾是苏维埃运动时期的“红色村庄”之一,如今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玉米和稻米的色彩斑斓。
胡志明小道“唤醒”了高山乡和开山乡的人民,他们仿佛永远“沉睡”在荒芜的山坡上。在遥远的西部,凯政(定山)镇和白富地区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和橘子树。林江左岸世代分离的乡,如今有了开山大桥、德山大桥、凯政大桥和多荣大桥,“连接着欢乐的两岸”。左岸的乡际公路已基本完工,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孩子们也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 |
兴山公社(Anh Son)的农民用机器采摘生茶。 |
清平寿乡已成为专业的甘蔗种植区,为松林糖厂提供原料。一路下到兴山,昔日的茅草和野树已被一望无际的茶树和金合欢树所取代,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该县率先到达新农村终点线的村庄。渡过林河,便是祥山,这里有着广阔的椰林和朗庄海滩。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抗美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一座野战机场,而美军多年的轰炸摧毁了整个地区……
秋意渐浓,凉风习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天空湛蓝辽阔,金色的阳光洒在金仁山上,仿佛在提醒我们那充满历史意义的秋日。不知何时,我听到了功勋艺术家田勇的歌声《我的故乡,安山》:“唯有登上金仁……我的故乡……才能看到整座山脉和海面/唯有回到安山……才能看到……我的祖国……美丽……富饶……/林河波涛汹涌/嫩玉米和豆子都绿油油的……”
丛健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