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赛莱岭山脚下

May 11, 2014 16:49

(Baonghean) - 普赛莱岭峰被认为是义安省的“屋顶”,位于越南-老挝边境附近,隶属于奇山县那诺乡。山脚下有19个边境村庄,主要居住着蒙族人,他们的经济仍然落后,生活依赖于自然。这里的“种田”事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纳艾乡下辖19个村,人口超过5000人,其中苗族占80%以上。无论村庄距离乡中心远近,都有一个共同点:交通不便。这个边境乡的道路大多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每个村子都有小学和幼儿园,对小学生来说,上学还算轻松一些。到了六年级,他们就需要搭起帐篷学习。会吞村唯一的女生文氏梅(Moong Thi May)可以一直读到中学。周日放学,她和朋友们背着书包去学校,周六放学回家。在会吞村,文氏梅和朋友们上学的路程比同学们远2-3倍。周日下午,她们就扛着米和盐出发,准备迎接新一周的开学。上学路上,只要看到竹林,他们就会聚在一起捡竹笋。竹笋不仅是食物,还能卖几个钱来支付寄宿学校的学费,买鱼肉。我们到达寄宿学校时,天已经黑了。Huoi Thum村目前只有4名中学学生,1名在Muong Xen镇读11年级。

Giờ học của học sinh bản Xiềng Xí (Na Ngoi, Kỳ Sơn).
Xieng Xi 村(Na Ngoi、Ky Son)学生的上课时间。

放学后,孩子们去森林里捡柴火、采摘蔬菜、准备饭菜。每天中午和晚上两次,宿舍里弥漫着厨房飘出的炊烟。他们简朴的饭菜通常只有野菜,或者几把自家种的蔬菜。很少有肉或鱼。夜晚,当学习鼓声响起时,宿舍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聚集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功课。所有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在他们天真的脸上,只有对学习的兴奋和热情。

这些画面在高原公社已不再陌生,宿舍、简餐、学子们漫长的森林跋涉、对知识的渴望,都成为高原学子求知之旅中的美好。

学生的生活如此,上山“播撒文字”的老师们的生活也同样艰难。眼下正值学年末,香溪村小学的罗文忠老师和四位老师也更加忙碌,他们要进行质量测试和补课​​,以跟上课程进度。这位泰国老师来自昆强县,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纳伊边境地区工作。以前,从吕建乡(Tuong Duong)步行到学校要花一整天的时间。现在虽然可以骑摩托车了,但路况仍然很差。老师夫妇的寄宿家庭在卡多伊村,距离学校有近10公里的山路,来回需要一个小时。在全天上课的日子里,老师们必须留在学校,村民们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临时的茅草屋,叫做“宿舍”。许多像 Trong 先生一样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学校任教的人都有两处寄宿公寓:一处靠近学校主楼,另一处像寄宿公寓一样在村里。

阮氏翠老师(Tuong Son - Anh Son)来纳伊村已经三年了。艰苦的高原生活让翠老师迅速成长。出行和语言障碍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个大难题。不过,语言障碍逐渐过去了。翠老师现在能听懂蒙语和泰语了。她的学生们也习惯了京语。

这里的气候非常恶劣。这个边境乡地处高海拔地区,是义安省西部气候最恶劣的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会降至近零摄氏度,寒冷刺骨。夏季,祥阳县则酷热难耐,常年不见天日。然而,在纳尼乡,中午和下午经常会遭遇雷雨交加的天气,电闪雷鸣。四月底,一场龙卷风袭击了唐潘村,当时师生们刚刚开始上课。屋顶被风刮掉,水泥瓦片掉落在教室里。幸好房子安装了木板作为隔热天花板,师生们安然无恙。困难依然存在,但像Trong先生和Thuy女士这样在普赛莱岭山脚下“播撒文字”的人们,怀着热爱职业、热爱孩子的精神,依然勤奋工作。而孩子们,依然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学习知识,怀揣着建设繁荣村庄的梦想……

你是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普赛莱岭山脚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