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东谷谷的幸福之路
(Baonghean)——初夏的阳光下,身穿绿色防身服的年轻人热情地开路。
这是昆强县茶兰故乡官兵为配合人民建设新农村计划而开展的例行活动。
广播里的气象预报说,一股寒流将伴有雷暴,席卷义安山区。昆强县军事指挥部司令、中校阮绍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忧心忡忡地说:“我担心无法完成计划。” 正是出于对通往志溪乡泰族生产区山谷道路的担忧。如果下雨,计划将不得不暂停并推迟。
![]() |
昆强民兵帮助当地居民开辟通往原料林种植区的道路。图片:Ho Phuong |
昆强县军区新农村建设助农活动进入第二阶段,全县6个乡的官兵和民兵共计300余名官兵参与其中。此前,3月中旬,军区开展了“开路助农”活动,参与官兵人数达300余人。
但天气似乎对他们有利。筑路行动的最后一个早晨,天气晴朗,景色宜人。民兵们兴致勃勃地扛着锄头和铁锹,进入了池溪乡莲定村生产区东谷头沟。
这片占地逾百公顷的山谷,约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当地人的生产区。它曾是一片稻田,后来变成了红木种植区和牲畜养殖区。道路交通不便,仍然是这片距离公社中心不到1.5公里的山谷未能发展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由于交通不便,商贩们曾迫使红木园降低价格。因此,当政府出台开通通往山谷的道路的政策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身着汗水浸透的军装,看着最后几米的道路逐渐完工,黄国元军区司令员感到如释重负。他说:“工程进展如此迅速,除了有利的天气条件,也离不开沿线当地土地所有者的支持。道路修建时,只开过一两次会,就有近十户人家同意捐献土地和树木来铺路。”
捐献土地最多的家庭之一是连定村(池溪)罗文居先生家。罗文居先生坐在通往山谷的路上一间简陋的小屋中间,吐露心声:“我是个农民,也希望有一条宽阔的路。所以,当我看到路要修,干部们来要土地和树木时,我欣然接受了……人民必须与政府和军队携手合作!”
正午时分,通往山谷的红土路上,年轻人汗流浃背,锄头、铲子的声音,欢声笑语,让这片土地在初夏的阳光下,仿佛被点亮了。
朗文端(Lang Van Doan)2017年初刚退伍,是边境蒙山乡最年轻的民兵队伍的一名士兵。对他来说,在军队服役期间,帮助人们修路、挖沟等等是家常便饭。然而,作为一名民兵,这还是第一次。正因如此,除了训练和工作时间外,他还有机会在训练场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在训练之余了解村民的生活是件好事。通过这种方式,我会更加亲近他们。”朗文端分享道。他的思维似乎比21岁的实际年龄更加成熟。
![]() |
2017年,Con Cuong县民兵帮助民众开路。图片来源:Ho Phuong |
同样来自边境地区、参与助人活动的,是周溪乡溪布村的黎文娣先生,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位丹莱族人曾是义安军区司令部的成员。自2012年参军以来,黎文娣先生每年都会跟随周溪乡的民兵队伍参加训练,帮助民众。当被问及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感受时,他说:“我还年轻,参与助人活动很快乐。下次助人活动再见。”
忙碌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上午11点。此时,两周前被挖掘机挖出的坑坑洼洼、满是泥土和岩石的路已经平整完毕。“大概再过两个工期,卡车就能开进山谷里村民的菜园了。”一位公社长高兴地盘算着。午饭前的短暂休息时间,年轻战士郎文端谈起了自己的未来:“我要学个专业,回家干活,然后加入公社民兵。之后,我再考虑结婚的事。”
此时,初夏的阳光已经很强烈了。休息过后,民兵们回到附近一个小村庄,享用他们准备好的集体餐。为了让民兵们有饭吃,村民们自发地捐出了大米、柴火、蔬菜等等。像泰和段这样的战士们对这些来自民众的善举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称之为“军民情餐”。聚在一起享用一顿温暖的饭菜,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你是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