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救援”标签,高价出售商品

洪洲 February 25, 2020 09:42

鹌鹑蛋、柚子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海鲜都被商人滥用,并被贴上“获救”的标签,例如龙虾、西瓜、火龙果。

近一个月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导致越南许多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困难,价格跌至谷底。面对民众损失惨重的局面,不少企业和个人争相抢救龙虾、西瓜、火龙果等农产品,并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也有人利用“抢救”之机,抬高了劣质产品的价格,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

由于8万越南盾/公斤的蛤蜊不断被抢购,Hoa女士这两天的销量比以前更好了。她之所以这样打广告,是因为最近广宁省的蛤蜊很难出口到中国,所以库存很多,价格也下降了一半。

“在买家的热情支持下,我们周末就能卖出半吨双壳蛤蜊。这种​​蛤蜊的价格通常高达每公斤15万至16万越南盾。”何女士分享道。

大量双壳蛤蜊被出售,用于救助。照片:洪洲。

得益于“超级大、超级巨型”海蛎子(每公斤4.5万越南盾)的救援广告,南定省的杭女士每天都能卖出一吨海蛎子。“现在的销量是平时的三倍。如果继续这样抢购下去,海蛎子会比预想的更快卖完。”杭女士说。

不仅海鲜争相被贴上救援标签,就连鹌鹑、柚子……也被众多需要社区帮助的卖家投诉。

陈女士两周前说,她家农场的鸡蛋无法出口到中国,需要像西瓜一样“拯救”。售价100枚鸡蛋3万越南盾。多亏了“拯救”这个词,陈女士家的数百吨鸡蛋在一天之内就被订购一空。

鹌鹑蛋上架后不久,就被顾客大量订购。照片:洪洲。

标榜为救援物资,并宣传为出口商品,但实际售价和品质却与广告宣传不符,甚至比正常价格还高。

事实上,仓库里出售的牡蛎每公斤仅售4万越南盾,3级(30号以上)蛤蜊每公斤仅售5万至8万越南盾。至于胡志明市市场上的鹌鹑蛋,4个售价1000越南盾。因此,3万越南盾的价格可以买到120个。

不仅价格高昂,“救援”产品的质量也饱受消费者吐槽。不少顾客反映,宣传的产品“超大、巨型”,但送货上门时,却只收到小份的海鲜,海鲜肉质也因放置多日而变得又薄又皱。至于鹌鹑蛋,煮的时候大多都破了。

12区的洛恩女士说,她兴奋地买了200个鹌鹑蛋来支持这项活动,但带回家煮的时候,很多都烂了,很多煮的时候都破了。“这些鹌鹑蛋不像我平时买的那么软糯可口,所以以后我只会在信誉好的店买,”洛恩女士吐露心声。

潘文智街(古邑)一家海鲜店的老板Thanh先生表示,牡蛎和蛤蜊是限量产品,不像其他海鲜或农产品那么多,所以没有必要抢购。目前,许多单位出售的产品价格甚至比许多商店的价格还要高。因此,顾客在下单前需要谨慎考虑,仔细考虑。

交谈光伏,农业专家武同春教授表示,滥用救助政策将给农业部门树立一个不好的先例。特别是,许多主体利用救助政策牟取暴利,导致商业环境恶化,产品质量下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农民将继续生产劣质产品,而消费者将不得不购买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和残留农药的产品。

Năm nào tình trạng giải cứu nông sản cũng diễn ra.
每年都有农业救援发生。

此前,Thaco董事长Tran Ba​​Duong也承认,过度救助导致人们认为“农业贫穷且低劣”。此外,农民必须按照市场机制参与到产业链中。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能按照产业链进行生产,企业也准备好保护他们的合作伙伴。

“做生意却要等待救援,这不是生意”,陈巴阳先生说。

武通春先生建议,与其拯救农民,不如让他们从经验中学习,更系统地开展工作。“同时,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农民在产业链中实现清洁种植。这样,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内消费,还可以出口到许多市场,而不仅仅依赖中国,”春教授说。

目前越南农业的现状是,个体农户盲目耕作,没有计划,而商贩则投机取巧,导致贸易活动不断面临“丰收、低价”的局面。

宣先生表示,要鼓励大家生产优质产品,并与企业对接,做好正规出口。出口企业要认真调研市场,主动联系有进口需求的企业,签订合同,积极供货,确保产品有好的产量。

据vnexpress.net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贴上“救援”标签,高价出售商品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