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前往普马特森林深处狩猎野生动物
在广袤的普马特国家公园,每天每时每刻,都有静默的镜头追踪着野生动物的踪迹。这些照片并非为了发布到社交网络上博取眼球,而是为了作为研究资料保存下来,作为普马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最有力证据。
.png)
作者:天东 -技术:鸿台• 2025年8月13日

.png)
八月初的一天,我沿着7号国道一路北上,来到义安省西部的山区,那里有普马特国家公园——义安西部生物圈保护区的三大核心区域之一。该保护区于2007年9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为了学习如何在丛林深处拍摄野生动物,我受普马特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的邀请,去“观摩”他们如何设置红外相机。的确,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些看似只是按下快门就能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实际上却是在原始森林深处,通过精心布置的红外相机,经过耐心细致的科学操作后才得以实现的。
从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办公区出发,我们继续向西行驶了40多公里,深入普马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到达门山乡。我们携带的行李包括几个大背包、几卷绳索、相机、电池和传感器,这些设备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在茂密的森林中进行无声的“伏击”。骑摩托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森林边缘,停下摩托车,步行约2公里进入森林深处,到达了相机陷阱的放置地点。
陪同我们此次行程的有普马特国家公园科学部副主任阮孟雄先生。阮孟雄先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拥有多年经验。他表示,架设红外相机拍摄野生动物影像的做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普马特国家公园也被称为普马特自然保护区。

当时条件简陋,设备简陋,大多是机械胶片相机,而且完全依赖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资助项目。“每次设完陷阱,我们都得等整整一个月才能冲洗出胶卷——打开照片的那种兴奋劲儿,就像等彩票开奖一样,”洪先生开玩笑地说。
洪先生表示,如今的相机陷阱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体现在设备方面,也体现在科学方法方面。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例如食肉动物、有蹄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或珍稀物种,调查团队会以合适的网格形式布置相机陷阱。通常,网格间距为1.5至2公里,以确保覆盖物种的实际栖息地。“如果某个区域在照片中出现动物的频率很高,就证明该区域的分布密度良好,这表明保护工作方向正确,”洪先生分析道。

拥有20多年森林工作经验的普马国家公园资深护林员范春桑先生,沿着小路轻快地走着,并分享道:“设置相机陷阱需要技巧,不仅仅是把相机绑在树根上那么简单。”
设置红外相机陷阱听起来很简单,但据桑先生说,这需要丰富的经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每种动物习性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像大象、老虎这样极其聪明的物种来说,因为如果它们闻到陌生的气味,就会避而远之,并且永远不会再靠近。
因此,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在设置红外相机时,必须学会“像当地人一样入林”。这意味着他们不能穿散发着肥皂或洗发水气味的新衣服,而应该像经验丰富的猎人一样,穿着浸透了森林气息的旧衣服。设置相机时,他们必须沿着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抓痕或粪便等熟悉的痕迹进行寻找。

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在设置红外相机时,最令他们感到痛心的是发现许多偷猎者在小径上设置的精巧陷阱。“有些陷阱仍然在等待动物落入,还有一些陷阱已经坍塌,上面粘着干枯的动物尸体。看到这些真是令人心碎。”桑先生叹息道。
对于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来说,设置相机陷阱的旅程不仅是为了收集科学数据,也是检查森林保护现状、清除陷阱、拯救动物以及保护这片伟大森林最后一点完整性的机会。

在森林中放置了十余台红外相机并仔细检查了每台设备后,我们于傍晚时分返回。根据此次红外相机放置计划,团队将在大约一个月后返回移除这些设备。普马特国家公园科学部门在收集到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动物数据后,将撰写一份关于这些动物密度和习性的报告,以服务于后续的研究工作。

.png)
除了设置陷阱拍摄野生动物外,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追踪珍稀动物的足迹。野猪、猴子、鹿、麂,甚至大象等物种都经常出现在相机陷阱中。寻找老虎的旅程漫长而艰辛,我们只在26年前成功拍摄到过一次。

1999年12月21日凌晨1点30分,一台架设在普马特原始森林深处的红外相机闪光灯亮起。随后映入眼帘的画面震惊了整个自然保护界。一只体重估计在150至170公斤之间的成年印支虎正悄悄潜入狩猎区,被相机完整地拍了下来。这张照片是普马特国家公园与一家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合作项目的成果,使用了由欧洲资助的先进设备。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普马特国家公园拍摄到的唯一一张野生老虎照片。而这正是普马特国家公园的许多官员和工作人员所担忧的。

普马特国家公园园长黎英俊先生用缓慢而略带伤感的语气讲述了拍摄老虎照片的故事,但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老虎的影像就发生在昨天。“我们当时寄予了巨大的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普马特森林依然拥有动物气息的活生生的证明,象征着它们曾经主宰这片古老森林的时代,”黎英俊先生说道。
1999年那次致命闪光之后,人们在小径、峡谷、溪流和山顶上设置了数百个相机陷阱。但老虎再也没有回到这些相机陷阱前。
黎英俊先生——普马特国家公园园长
段先生说,每次他设置红外相机或查看拍摄结果时,都希望同事们能再次“走运”,拍到老虎的照片。普马特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也一直默默期盼着,哪怕在成千上万张照片中,也能看到森林树冠中隐约可见的黄黑相间的条纹,或是漆黑夜空中一双锐利的眼睛。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实现。
几十年来,这种思念之情一直萦绕在普马特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的心头。然而,他们从未放弃。“我们唯一的担忧是它落入了偷猎者手中,或者越过边境逃到了老挝。如果它还活着,它一定会回来的。”图安先生满怀希望地说道。


多年来一直对普马特国家公园的森林树木和野生动物怀有深厚感情的段先生明白,这张印度支那虎的照片不仅是普马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证明,而且对科学家们在义安省乃至整个越南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据段先生介绍,在野外拍摄老虎和其他野生动物是一项艰辛而需要耐心的工作,需要现代科技、深厚的生态知识和一点运气。因为老虎是独居食肉动物,行动悄无声息,主要在夜间活动,并且有躲避人类的习性,这使得接近和拍摄变得极其困难。即使安装了数百台相机陷阱,它们仍然可能避开或根本不会经过设备所在的区域。

事实上,地形、气候和典型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普马特国家公园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山地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超过98%,其中76%的自然区域为原始森林或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小的森林。正因如此,这里的动物多样性被誉为世界之最。目前已记录到隶属于6个纲的1906种动物(包括:132种哺乳动物;343种鸟类;51种两栖动物;63种爬行动物;119种鱼类;1198种昆虫)。


俊先生还分享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9年,普马特国家公园已正式在整个园区内安装了红外相机。得益于此,数百种珍稀动物物种被记录下来,其中许多已被列入越南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这表明,普马特国家公园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都是濒危和珍稀物种保护的热点地区。

在与我们告别之前,段先生和普马特国家公园的许多其他官员和员工还表达了更多担忧。因为在普马特国家公园这样的热带丛林环境中,地形崎岖,气候潮湿,设备容易损坏,维护、更换电池以及从相机陷阱中提取数据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这类设备通常价格昂贵,购置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
此外,由于非法狩猎和栖息地丧失,老虎数量急剧下降,使得偶遇珍稀动物的概率越来越低。在茂密森林中拍摄到的老虎照片,不仅是难得一见的瞬间,也是濒临灭绝的野生象征物种脆弱生存的生动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