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于溪山
广治省正沉浸在庆祝溪山大捷45周年(1968年7月9日-2013年)的欢乐气氛中。从东河、锦路到香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当得知我们从乂安跋涉300多公里来到这里时,广治省的人们都纷纷点头,仿佛在说他们明白我们的来去是理所当然的!溪山——这个地名,不仅在英雄的广治人民心中,也始终萦绕着胜利的骄傲……
(Baonghean)-广治省正沉浸在庆祝溪山大捷45周年(1968年7月9日-2013年)的欢乐气氛中。从东河、锦路到香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当得知我们从乂安跋涉300多公里来到这里时,广治省的人们都纷纷点头,仿佛在说他们明白我们的来去是理所当然的!溪山——这个地名,不仅在英雄的广治人民心中,也始终萦绕着胜利的骄傲……
一踏上大孔机场和朗威古战场遗址,我就深深后悔没有为这次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九号公路——溪山、朗威、大孔……这些地方都与我军和人民在1968年戊戌年开启春季攻势的辉煌胜利息息相关;昔日的战场,虽然依然充满自豪,却难以回想起我本应能够做到的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传奇。
在 Lang Vay 胜利纪念碑。
或许也是因为我太依赖一位广治人对广治的热爱。这位爱人就是陈怀先生,《人民军报》驻中北地区的常驻记者。1971年,战争爆发,标志着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失败的结束,他出生在永灵。
我知道,对陈怀来说,东-永灵和溪山-香化这两个地方,是两份深深的故土情结,这情结始终萦绕在身着军装的记者的短篇小说和颇为丰富的回忆录的情感之中……十年前(2003年),陈怀在随摄制组拍摄纪念第四军区报社溪山大捷35周年纪录片之际,在人民军报上发表了一篇精彩的回忆录《溪山,不只是一天......》,其中的感受独特而准确,或许只有广治之子的敏感中才能找到:“我望着脚下这座举世闻名的堡垒上铁色的岩石,暗自想,熔化溶解在溪山的泥土和岩石中的,不是那些被熔化的金属元素,而是武器、炸弹、炸药的钢铁。”地核温度高达数百万度,爆发成火山喷发熔岩,使这里的土地变成鲜红色”。
在那片“血红色”的土地上,如今京族、文侨族和巴古族人民在战胜贫困落后的新“战场”上,种植着橡胶林、胡椒、香蕉田和木薯,一片碧绿。每五年,广治省都要隆重庆祝溪山大捷。参加过朗威、塔昆、锦螺等战役的将士每次应邀前来,都为昔日战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惊喜。从同河到香化的60公里路程,很难想象45年前9号公路的英勇和险峻。如今,这条传奇公路已成为贯穿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四国、全长1450公里的东西经济走廊的一部分,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仿佛一代孩子都是在军旅生涯中成长起来的(!)。香化县军事指挥部司令阮顺惠中校,正是记者陈怀在永灵的高中同学。顺惠中校带我们来到朗威根据地(现位于香化县新龙乡)的320峰,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朗威战役的进展,包括香化县地方军队的协调部队;他表示,能够被派到这里负责军事工作,他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320峰是一座军事上“顶级”的山峰,靠近9号公路。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朗威根据地的整个遗址,以及塞蓬河沿岸的大片区域,一直延伸到老挝境内。
据顺化中校介绍,香化县万侨、八古两族后裔,曾为溪山大捷献身,庇护士兵、服务民众,如今正积极劳动生产,学习新经营理念,力争2012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850万越南盾。在与新龙公社民兵见面,他们正在值守卫卫军电视台《溪山:心声》节目,其中有1979年出生的胡文竹和1992年出生的胡文班,两人都是万侨族人。他们说,除了战斗待命外,他们还带着家人参加生产,种植大片木薯、香蕉等商品,每年收入近几亿越南盾。香化木薯淀粉厂在广治省香化县和多荣县两个山区拥有多达4500公顷的原料区,在邻国老挝拥有2000公顷的原料区。工厂生产的SEPON牌木薯淀粉产品出口到中国、台湾、韩国等地。我第一次见到万侨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们对党和胡伯伯的信仰故事令人动容;如今,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赤诚依然如故!
据香化军区文件记载,自1966年初起,美军试图向广治省西部增兵增兵,在塔贡、朗韦、古博山、同治等关键地点建立密集的基地体系。朗韦基地被认为是美军驻越南司令威斯特摩兰将军的“杰作”,希望成为防御中的“硬核”军事基地群,封锁治天战场的西北部;成为非军事区南部战略防御体系向西的“锚点”;将溪山变成防止老挝敌军沿9号公路涌入的巡逻基地,以及成为突击队骚扰越老边境敌军的基地。同时,溪山还被用作地面扫荡的跳板,在这里修建了机场,供美国侦察机起飞搜索和消灭越南人民军主力,胡志明小道则是北方支援南方抗美战场的生命线。
朗威基地建在320和230两个高地上,长600米,宽200米,拥有众多战壕和坚固的防御工事,火力点非常强大,包括105毫米炮阵地和106.7毫米迫击炮。基地周围是层层密集的铁丝网,山脚下是大片雷区,杀伤力和破坏力极强。这里的哨所是美国特种部队和由6个连组成的越南共和国军,由30名美国顾问直接指挥……
越南人民军史对攻占琅威要塞的战役有着清晰的记载和分析,该战役被认为是我军首次以坦克参与进攻的联合兵种战役,歼灭并俘获全部敌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是溪山大捷的开端之战。
在香化,我们有幸见到了两位参加过朗威战役的老战士,两位人民武装英雄,他们的名字与溪山大捷的荣耀联系在一起。他们分别是2000年至2005年担任装甲兵司令的黎春头少将和英雄的第304步兵师的陈友宝上校。
这次,二人回到广治省参加溪山大捷45周年纪念活动。英雄少将在老堡镇一家酒店的大厅里接待了我们,他没有多说1968年2月6日夜里到7日早上,他指挥的555号坦克带领第3坦克连第3排进行了激烈战斗,为彻底摧毁敌军的朗威堡垒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那场战斗。他只是压低声音讲述在整个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讲述了在朗威战役中与他并肩作战、支持他圆满完成任务的战友们,如时任坦克3连连长潘文海、副政委黎文邦等战友,他们都来自义安省清昌,已退役,军衔为上校,现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没能帮助他们,也没能趁此机会欢迎他们来到溪山……
在溪山大捷 45 周年之际,与两位武装部队英雄交流:黎春头少将和陈友宝上校——朗威战役的见证者,香化电视桥——军队电视节目。
在英雄上校陈友宝的番外篇中——这位在昔日的朗威战役中独自歼灭78名敌军、被授予精英英雄称号的步兵,用他那温暖的乂安口音说道,我们要铭记历史,保持溪山战役的战斗精神和胜利的自豪感,不仅要治愈战争的创伤,更要倍增对和平的渴望……
2011年,黎春头少将再次访问溪山,见到了一位曾在朗威基地担任顾问的美国老兵。约翰(老兵的名字)带着一家六口来到溪山,对黎春头少将赞叹道:“你赢得理所当然,因为你拼尽了全部勇气!”
约翰先生是否明白,这种勇气源于越南人民正义战争的初衷?或许,这也是那位2003年重返朗威的美国老兵,他跪在古战场上哭泣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陈怀的新闻记忆中,尽管他从未写过。那位美国老兵的痛苦,是否也体现了那些拿着枪传播战争之人的觉醒?
广治省一个刮风的下午,塔孔机场遗址;活动组织者正在紧急搭建舞台和讲台,为在这里举行的溪山大捷 45 周年纪念活动做准备。
目前,这里展出了众多战争文物,从美军士兵的军装和个人装备到美国品牌的军用运输机和直升机。自1966年以来,美军在塔贡建造了一个大型基地群,成为9号公路-溪山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军事阵地,规模达2公里长、1公里宽,其中包括许多工事坚固、防御严密的小型基地和一个可供C130、C123等重型军用运输机、运兵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起降的大型机场。
在溪山战役中,大孔机场之战是迫使美军撤出溪山的最后一击(1968年5月8日至7月15日)。史载:“大孔之战为我军民在溪山9号公路战线的辉煌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与1968年春季总攻势和起义紧密相连,为迫使美国撤回云梯、减轻西贡傀儡政府的负担、停止轰炸北方、参加巴黎谈判,从而开启美国战略失败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塔孔历史遗址也位于新立乡。虽然尚未完全修复,但它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探索“DMZ之旅”(非军事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据大孔机场历史遗迹管理委员会主任黎全勉先生介绍,每年这里接待的游客约有7000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来自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游客对大孔基地和大孔战役了如指掌。一位来过这里的美国人曾对黎全勉先生说:“美军在大孔-溪山战役中战败,是数以万计美国家庭的幸福,从此他们终于可以迎接自己的孩子回家,远离美军残酷而毫无意义的战争!”如今,在大孔的田野上,除了修复的战争遗迹、战壕、防御工事……还有当年人们用来种植蔬菜的空地,一片宁静的绿色。
劳拉,一个美国女孩,和她的朋友们跨越半球来到越南,来到塔孔,在每一件文物和模型前驻足良久,若有所思地走在机场的遗迹上。劳拉给了我她的邮箱地址,并在下方留言:“塔孔——意义非凡!”我不知道劳拉是不是在塔孔战斗过的美国士兵的子女或孙辈,但她对我们展露的笑容和眼神,就像塔孔的这个下午一样,充满友善与平和!
告别溪山-香化,告别历史悠久的塔贡、朗威,我们沿着9号公路前往甘露、同河……,不禁想起香化县军区司令员阮顺惠的话:“45年后,溪山大捷是香化人民、文侨、巴古等民族永远的骄傲;但如果溪山真正挖掘出旅游潜力,回到源头,重温昔日的战场,创造更多的税收,改善人民的生活,或许会更加完美。”而我又一次“折磨”自己,没有为这次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只好约定哪天再来,在传奇的9号公路上,好好感受溪山大捷的骄傲!
山姆·坦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