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富莲
(Baonghean)——那是一个依偎在Hon Kien山上的小村庄,面朝东方,海岸线蜿蜒如帆。我记不清有多少次走在细沙上,开心地用脚趾抵着浸满海水的沙洲,偶尔会惊起几只高大的螃蟹,它们飞快地跑来跑去,然后躲进洞穴里躲避风雨。这片海滩,这个村庄,似乎有着某种既熟悉又迷人的东西,让人每次踏足都感到惊喜。
![]() |
蜈蚣庙里供奉的祈求鱼获丰收的祭品。 |
偶然的机会,我来到琼龙乡(Quynh Luu)富莲村,恰逢当地民众举行捕鱼仪式。远远望去,午后的阳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雷普寺仿佛在层层叠叠的斜光中神秘地移动着。陈文庄先生眯着眼睛看着来宾,然后惊呼道:“我的天哪!记者!您还好吗?回来之前怎么不告诉我?”三年前,我有幸结识了陈文庄先生和他的家人。当时,我陪同他的儿子陈文清先生乘坐渔船,前往北部湾的公共渔区出海捕鱼。但直到现在,那次航行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非船长和船员们夜夜在公海里迎风破浪、撒网捕鱼的画面,而是陈文庄先生在所有人离港出海前,手捧菠萝树,在船身周围拍打,低声祈祷好运的画面。这是渔民每次出海前的仪式。而陈先生,这位在富莲渔业合作社担任船长近四十年,至今仍未忘记进行这项仪式。这是从上一代传承下来的信念。
![]() |
琼龙乡(Quynh Long)渔民们收获丰硕的捕鱼季——琼吕(Quynh Luu)。图片:Khanh Ly |
“您回来真是个好时机。明天我们村要举行捕鱼祈福法会。”张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端着一碗茶过来。此时,雷特寺周围聚集了不少人。明天,也就是农历七月十日,是主要的法会,但今晚大家都来到寺庙举行宣告法会。幸运的夜晚,我有机会与富莲村执委会的大多数成员进行了交流和交谈。富莲村党支部书记陈氏道女士直言不讳地说,富莲人的生活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该村有295户家庭,1433人。在695名适龄劳动人口中,直接从事海产品开发和捕捞的有275人,占40%。但如果算上与服务和海洋经济相关的活动,这一比例则超过90%。目前,富莲村共有25艘渔船,载重量在200至600立方英尺(约合1.5吨)之间。富裕家庭占比超过65%。陈氏道女士分享道:“富莲村村民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依赖于海洋。2013年,全村只有6艘采用围网捕鱼方式的渔船,而今年则有13艘。双桅船的数量已从2013年的15艘减少到现在的13艘。村民们积极建造更多载重量更大的现代化渔船。大型渔船可以航行到更远的渔场,提高捕鱼效率……”
事实上,在富莲村,渔民们并不在外海捕鱼。因此,这里没有载重量低于90立方英尺(约合9000吨)的渔船。一艘新建的400立方英尺(约合9000吨)渔船造价在42亿至45亿越南盾之间。如果加上设备和渔具的投资,则接近50亿越南盾。但好消息,或者更确切地说,令人钦佩的是,富莲村的人们敢于投资,实现出海捕鱼的愿望。富莲村妇女协会主席胡氏德女士说:“我很担心。每次暴风雨来袭,妇女、老人和孩子都待在家里,等着男人出海。但是,兄弟,我们必须出海。只有大船、大马力的船,我们才能安心,才能赢得捕鱼!”当我坐下来聆听村里妇女协会主席的讲话时,我发现她纤细的身影有着一种奇特的说服力。我刚刚得知,她家有一艘45立方英尺的竿钓船,已经捕鱼20年了。今年8月,她家将迎来这艘从广义省购得、价值42亿越南盾的渔船。
富莲村有一件比较特别的事,那就是村支部、村委会、村委会的领导班子大多由女性担任。富莲村村长阮氏塔女士俏皮地笑着说:“记者,这不是典型!这就是现实。男人出海,女人参与社会工作。说实话,男人没多少时间。”我暗自想,除了照顾家庭、搭建温暖的小窝,很多时候,女性总是比男性更用心地承担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在富莲村,支部书记——女性。村长——女性。村副书记——女性。团委书记——女性。老兵协会副支部——女性……但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日复一日面朝东方的瘦弱肩膀,或是每次船靠港,都奔波于集市、捕捞石斑鱼的景象。她们也是连续四年荣获琼龙公社“廉洁坚强典型”称号的党支部女干部,也是多年来备受当地表彰的群众组织。就拿村长阮氏塔女士来说,她家有一艘600立方英尺的围网船,船上有18名正式工人。她说,拥有船只和工人不仅仅是为了致富、服务家人。购买大船和大型机械用于远洋捕捞,也是对村庄和渔民的责任。“每个月,船都会出海2-3次。平均每人每月收入1000万越南盾,好的时候能达到1500万越南盾以上。但出海捕鱼不仅仅是为了钱。船主和船员之间有着非常强的集体意识。这是一种分享、共担艰辛和责任感。”
一阵鼓声和锣声响起,我们停下了谈话。瑞寺周围灯火通明。身着红袍的司仪阮克胜先生和另外两人在大殿前跪下。每当播音员念到“hung-bai”(洪拜),司仪便会匍匐或鞠躬。供品很简单,有糯米饭、鸡肉、白切猪肉、甜年糕、纸钱、水果、糖果、槟榔……所有这些都是由村民们提供的。至于船主和船长们,今年最少的捐了30万越南盾,最多的也捐了100万越南盾。得益于这种集体精神,富莲村的捕鱼祈福仪式每年农历七月都会定期举行。据阮克胜先生介绍,瑞寺建于近300年前。传说过去,汉剑山的山洞里住着一条巨大的蜈蚣。这条“蜈蚣”每天都会爬到海滩边,经常在山脚下的地面上“休息”。蜈蚣栖息于此的那段时间,富莲村的村民出海捕鱼非常安全便捷。后来,蜈蚣在蜈蚣栖息的地方留下了巨大的足迹。因此,富莲村的村民们修建了一座蜈蚣庙,祈求它保佑出海一帆风顺,鱼虾丰收。开渔节由此而生。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蜈蚣庙被拆除,以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人类的历史性事业。到了2002年,富莲村的村民们又聚集起来重建了蜈蚣庙,以满足当地渔民的精神需求。
简朴而庄重的宣誓仪式结束后,担任司仪多年的阮克胜先生似乎少了一份担忧。他说:“村民们推选的司仪必须家庭和睦幸福,经济稳定,子女不限。尤其要有船主。”
第二天早上,我回到了富莲村。仪式当天,我清晰地看到了那些经历过风雨的船长和水手们的面孔、眼神和笑容。在风中锣鼓齐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些早已习惯了海浪的年轻人自信的笑声和有力的握手。我注意到一位约60岁、身着军装的男子在寺庙前来回奔波。他时而焚香,时而引导人们供奉。一问之下,原来是富莲村退伍军人协会主席阮玉察先生。仪式结束后,当被问到时,察先生说,与村里其他人不同,他没有出海,也没有从事任何海事服务行业。“但我的工作也与海洋息息相关。”这位基层退伍军人协会主席的这番话,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感到好奇。随后,查先生介绍说,富莲村老兵协会共有87名会员。通常情况下,基层组织的运作经费很少,但在富莲村,富莲村老兵协会却“非常富有”。目前,协会的资金高达5300万越南盾。从2009年开始,协会借钱购买渔网,编织成金网——又称金网(一种近岸拖网),同时建造了浮筏。协会借鉴渔民的经验,每当看到大量鱼群靠近岸边时,协会就会敲锣打鼓,动员会员参与拉网捕鱼。根据实际情况,协会每年组织3次拉网活动,每次持续2至5天。拉上来的鱼会就地出售,筹集资金。会员因故未能参加的,由其配偶或子女代劳。如果连会员的家人都无法到场,则将根据鲭鱼销售收入除以直接拉网人数计算平均值,缺席者需按人均平均数向协会捐款。阮玉查先生分享道:“协会的所有资金都已用于向会员发放无息贷款。最终目的是激励和鼓励我们的兄弟姐妹们脱贫致富,走出去,在新时代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我自认为对富莲村,对琼龙沿海公社了解颇多。结果发现,我了解的其实非常有限。我最近才知道,去年陈文清先生的船还捕到了一条近100公斤的月亮鱼,并把它献给了科学家。今年的捕鱼仪式上,村里所有人都来为埋在雷特寺前的鲸鱼墓上香,我感到非常惊讶。富莲依然如故,宁静而温暖。村子依偎在洪基恩河畔,面朝东方,海岸线蜿蜒曲折,形似帆船。真的像帆船一样。
文章和照片: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