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提高甘蔗生产效率的问题
(巴新)——目前,义安省拥有三家糖厂投入运营:泰特莱尔糖厂、宋林糖厂和宋康糖厂,已成为越南最大的甘蔗生产中心之一。甘蔗产业对甘蔗种植户以及该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糖厂所在地。
(巴新)——目前,义安省拥有三家糖厂投入运营:泰特莱尔糖厂、宋林糖厂和宋康糖厂,已成为越南最大的甘蔗生产中心之一。甘蔗产业对甘蔗种植户以及该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糖厂所在地。
哈每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在2.6万公顷至3.2万公顷之间波动。2013-2014作物年度,义安省种植了2.8万公顷原蔗,平均单产55吨/公顷。目前,三家糖厂的总设计产能为每天1.2万吨甘蔗。凭借这样的面积和甘蔗产量,基本上可以满足糖厂的加工需求。对于全国的糖厂来说,拥有稳定的加工原料区是一个梦想。在义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糖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专业机构的高度重视,糖厂积极努力,蔗农积极响应。
然而,全国糖业,尤其是义安省糖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甘蔗单产低,甘蔗种植户几乎没有利润。据评估,扣除成本后,每公顷甘蔗利润仅为1340万越南盾。产品售价低,有时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糖库存量高,产品质量低于其他国家,国内市场糖消费面临诸多困难。纵观中国、泰国甚至老挝等糖业发达的国家,甘蔗产量与国内产量相比仍存在诸多差异。
上述国家的甘蔗种植区土地条件优良,灌溉用水充足,原料和肥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于国内。同时,甘蔗单产达到100-120吨/公顷,是越南的2.5倍。在加工环节,这些国家政府均有发展甘蔗加工业的计划,投资引进新型同步设备和现代化技术,以提高加工效率并保证糖的质量。事实上,在1998-2002年期间,许多国内糖加工企业从印度和中国进口了老旧、过时的设备生产线。其他国家在原料、设备、生产技术、商业网络等各个环节都拥有几乎绝对的优势,其生产效率高于国内,越南糖产品在国内面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政府正在实施食糖进口配额制,并出台扶持国内糖业的政策,国内糖业企业正在逐渐站稳脚跟。随着中国糖业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融合,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将不可避免。届时,国内糖业企业的困境将成倍增加。不创新的企业将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这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如何提升国内糖业的竞争力,使蔗农和糖厂都能盈利,并确保社会投资的有效进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原材料、加工和产品消费环节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用于原材料生产
![]() |
新祺的甘蔗收割。照片:Cong Sang |
在农业用地规划中,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通常优先考虑冲积地、良田和灌溉良好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和彩叶作物。丘陵地、半山地和缺乏灌溉的土地则规划用于种植包括甘蔗在内的经济作物。越南专注于水稻生产,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稻米出口国,但民众收入低,许多人弃田而去。当前的思维模式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单位面积收入。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农业用地面积,重新安排适宜的作物种植,而对于甘蔗种植,则需要朝着“降低甘蔗种植成本”的方向调整规划。在水稻和彩叶作物种植效益较低的地区,根据效益价值进行安排种植甘蔗。甘蔗单产只需达到每公顷80-90吨,就能为民众带来更高的收入。丘陵地和半山地种植甘蔗效益不高,可以转而种植其他更适宜的作物。
用于产品加工
在加工环节,全省糖厂经验丰富。宋昆糖厂和宋林糖厂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工人,每年都推出多项科研举措,改进生产线,受到省科学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这两家糖厂的问题是设备老旧,不同步。宋林糖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宋昆糖厂是2000年至2001年新建的,但设备不够先进、不现代化,也不同步。尽管两家糖厂的员工和技术工人都受到高度评价,但他们也束手无策。泰特莱尔糖厂建于1998年,设备同步、现代化,在全国名列前茅。该厂几乎所有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公司还采用ISO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员工操作专业,纪律性强。
为了高效生产并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该省企业需要制定投资改造技术设备的计划。对于不适合生产劣质或缺乏竞争力产品的旧生产技术,企业需要大胆淘汰,并投资更新。该省的糖加工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投资更新与现代技术同步的先进设备并非易事。然而,企业需要明确,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实现生产效率,并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需要重点关注设备和技术因素。
产品消费
每个单位都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消费产品,通常单位会选择将产品销售给分销商。分销商会建立自己的经销商网络,将产品推向市场。制造商会规避仓储成本,设立产品销售柜台,维护营销人员,销售产品……然而,制造商不应认为产品出厂后,其责任就结束了。为了使产品能够顺利在市场上消费并被消费者接受,产品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质量需要关注,除了投资技术创新外,还可以应用ISO、HACCP等方案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事实上,泰特莱尔糖厂的产品凭借其质量、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即使价格高出10-15%,消费者仍然能够接受。此外,生产企业还需要考虑产品多样化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副产品的可能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全国乃至全省糖业企业要站稳脚跟、提高效益,必须依靠党委、各专门机构、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糖业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企业是连接四方的重要纽带,要主动向管理部门建议规划原料区,密切联系群众,争取投资原料区,同时要决定投资设备和技术改造。企业要正确评估现实,确定自身发展方向,把握全国糖业融入国际进程中的发展趋势,提出正确措施,确保稳定可持续发展。
泰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