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坦基山区人民
得益于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的资金支持,谭基县得以从高山引水,为同文乡和天基乡的数千户家庭解渴。
在溪山聆听和观看
溪山村位于新奇县东文乡,是一个拥有322户人家、1335名泰族居民的小村庄。我们到达的那天,正值新奇县人民委员会视察新建成的第七座生活用水蓄水池。除了新奇县、东文乡和溪山村的官员外,还有一些小朋友也参加了视察。看到孩子们在清澈的水中快乐地玩耍,溪山村的村民们也感到无比欣慰。

除了清澈的溪流,溪山村村长维春铁先生还提到,多年来,村民们一直面临着清洁用水短缺的难题。挖井,甚至在自家花园里打井,都很难找到水源。溪山村大多数村民的经济状况有限,每口井造价高达2500万至3000万越南盾,并非每家每户都能负担得起。

然而,即使有钱雇人打井,也很难找到可靠的日常用水水源。由于地处山区,村子周围有一些溪流可以临时取水,但到了炎热的季节就会干涸。
面对村民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溪山村党支部和执行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向上级提议,寻求从山上引水的办法。到2023年,该项目终于如愿以偿。为此,他们在山上修建了水箱和沉淀池系统,并铺设了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均匀分布在村民居住区的7个水箱,确保了村民的用水需求。

“村民们很高兴能有山上的水用于日常用水。水箱建在居民房屋附近,供大家共用。任何有需要的家庭都可以雇佣技术人员拉管道,连接到水箱旁安装的阀门,把水引回家使用……”,村长维春铁高兴地说。

哈氏朵艾女士家离7号水箱只有大约20米。作为溪山村的富裕家庭,她家以前会自己挖井,雇人打井取水。但和村长维春铁一样,朵艾女士也讲述了很多关于清洁用水的困难:“多年来,人们只能用溪水。我家也一样,我们得去溪边打水洗澡,日常用水、吃饭喝水都要去……”

正如杜艾太太所说,这片土地上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由于岩石众多,挖井十分困难。更难的是,无论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无法保证一定能找到水。村里很多家庭都挖了井,却一无所获。后来,人们开始尝试钻穿岩石寻找水源,有些家庭甚至钻了五六个井,仍然一无所获。杜艾太太一家比较幸运,因为他们钻对了地方,找到了水源。“我家是村里第一口井的主人。那是六七年前的事了,当时花了2500万越南盾……”杜艾太太说道。
问杜艾女士,如果有井水,您是否使用山上的水?杜艾女士高兴地笑着说:“当然。在偏远艰苦的地区,上级会从水库(山——PV)取水给我们使用。非常感谢上级。我也计划铺设管道把水引回家。水库的水有保障,而且我也不用付电费……”
阮文庆书记在同文乡出生长大,深知乡民缺水之苦。据他介绍,同文乡“还没到夏天就已经干旱了”。其中,溪山村和同潭村的居民区情况最为严峻。因为这些地方多为岩石地,肥沃的土壤层下就是岩石,即使钻井很深,也很难找到水源。

然后,通过劳动和生产,人们清楚地知道高山上有多少条溪流;哪些溪流水量大,足以筑坝、建水库、铺设管道引水。多年来,党委和乡政府一直希望上级允许溪山村和东潭村开展引水工程,将生活用水从山上引到村民家中。后来,溪山村开展了从布夸山那火瀑布引水的工程;东潭村开展了从布清山清溪引水的工程……
来自高山的供水系统
站在溪山村边,可以看到布库阿山脉。问问谭基县和东文乡的官员,在这样高的山上,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呢?

东文乡委书记阮文庆先生表示,当他得知溪山村和东潭村将实施居民用水项目时,乡政府立即动员干部与各村力量协调,沿着清溪和那火溪上山勘察,寻找能够保证足够施工空间的地点。例如,在布库山,经过多次勘察,发现了两处合适的地点。之后,新奇县继续组织工作组进行勘察和复核,最终决定选择海拔约800米的较高地点,以确保居民区水箱的水压。
得知溪山村村长维春铁曾参与布库山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我们向他请教如何使用航拍相机进行影像采集。2025年6月10日上午,天气晴朗。得益于此,我们通过航拍相机清晰地看到了那火瀑布银白色的水幕、溢洪道系统以及水库群。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该项目,工作人员谭记区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据介绍,在布库阿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近5米、宽1.4米、顶部宽0.8米的溢洪道,两侧设有4至7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溢洪道旁连接着一个大型水箱,水箱分为三个隔间,分别用于沉淀、过滤和储存。从山上的水箱到溪山村的7个水箱,管道总长达5082米,因此所有管道均采用直径为0.9毫米和0.75毫米的HDPE PE100-PN20管道;通往7个水箱的管道也采用相同材质、直径为0.5毫米的管道,以确保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作为谭奇县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高山水利工程的官员,潘文雅先生表示,这些项目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以及逐步实现建设新农村地区的目标密切相关。
从 2023 年底至今,除了东文乡的溪山村和东潭村之外,委员会还在天奇乡实施了两个类似的供水系统,为学校系统、医疗站……以及清村、帕伊村-泰明的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
潘文雅先生补充道:“与溪山村的项目类似,东潭村、清村、帕泰明村的项目也是建在山上引水的。在这些高山上,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地点,运输材料来建造溢洪道系统和沉淀池系统,以确保供水能力和水质……”
离开溪山村后,我们前往帕泰明村。在这里,我们也了解到村民们面临的生活用水难题。由于水井和钻井的水质不卫生,帕泰明村的村民们一直期盼着国家的援助。大约在2008年至2009年间,省民族委员会领导与县、乡的代表一起走访了村民,考察并确定高山上有一处水源可以满足村民的需求,旨在实施一项清洁水项目。

然而,为天岐乡的大片居民区引水需要大量资金。目前阶段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该方案仅停留在提出阶段,无法付诸实施。但幸运的是,在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到位后,该供水项目得以提出并获得上级批准。
在帕泰明村,村委书记拉文德是上山勘察泄洪道和水库选址的人员之一。拉文德说,当他得知上级批准了供水项目后,公社立即组织了勘察工作。上山并不难,因为有现成的山路。但是,寻找合适的施工地点和铺设输水管道的路线却非常复杂,因为需要穿越许多危险的高耸悬崖。

“我带领地区勘测队沿着林间小路行进。对于熟悉这片森林的人来说,只需一个多小时,但对我们团队来说,却花了几个小时。选定的溢洪道建设地点海拔约850米,而水库的位置则略低一些……”,杜先生总结道。
在帕泰明村,与该村党组书记拉文德交谈时,同时被问及前线工作小组组长维文玉。据维文玉介绍,帕泰明村村民使用国家投资建设的自来水已经是第二年了。与大多数被石灰和明矾污染的井水不同,山上的水质稳定良好。

维文玉先生说:“人们非常兴奋,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担心生活用水了。山上的水质基本稳定,既保证了水质,又无需任何成本……”
“真正造福人民的项目”
作为负责实施从高山引水到东潭、溪山、清、帕泰明村村民用水项目的官员,新奇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叔先生表示,这些是“真正造福人民的项目”。


为实施这些项目,谭奇县联合少数民族委员会(原)、同文乡和天奇乡,认真开展了可行性调研,包括评估水质、勘察施工现场、确定项目资金来源等,最终向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批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谭奇县对质量和效率提出了高要求。具体而言,实施要求必须确保溢洪道、水箱、过滤系统、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质量,并确保项目实施区域内所有需要帮助的民众都能享受到项目带来的益处。

与此同时,区政府责成项目管理委员会、咨询单位和承包商严格把控,确保投资项目不出现任何无效、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区领导、相关部门和两个乡负责定期检查和督促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效。正因如此,尽管建设条件艰苦,供水项目依然取得了成效,保障了同文乡和天岐乡少数民族和山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新岐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叔补充道:“我们非常高兴这些项目取得了成效,提高了生活用水质量,保障了项目区人民的健康。此外,通过项目的实施,也增强了人民,特别是项目受益地区人民对党和国家特殊政策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