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Tan Ky山区人民解渴
得益于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的资金,新祺县已经能够从高山引水,解决同文乡和田祺乡数千户家庭的“饮水困难”。
在溪山聆听和观赏
溪山村是新旗县同文乡一个拥有322户、1335名泰族居民的小村庄。我们到达的那天,正值新旗县人民委员会视察新落成的第七座生活用水蓄水池。除了新旗县干部、同文乡干部和溪山村干部,还有孩子们也来到了这里。看到孩子们在清澈的水中快乐地玩耍,溪山村的村民们也感到欣慰。

除了清澈的溪水,溪山村村长魏春捷先生表示,多年来,村里人民日常生活的清洁用水问题一直非常棘手。无论是挖井,还是在菜园里打井,都很难找到水源。溪山村大多数村民经济条件有限,每口井的造价在2500万到3000万越南盾之间,并非家家户户都能负担得起。

然而,即使有钱雇人打井,也很难找到可靠的日常用水来源。由于居住在山区,村子周围有一些溪流和小溪可以暂时使用,但到了炎热的季节,这些水源就会干涸。
面对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多年来,溪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直向上级建议,设法从山上引水。到2023年,项目如期完成。村里修建了山上蓄水池和沉淀池系统,并安装了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分布在村落居民区的7个蓄水池,确保了群众的用水。

“村民们很高兴能从山上取水供日常使用。水箱建在离居民家很近的地方,供大家共用。有需要的家庭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把水管接到水箱的备用阀门上,把水带回家……”村长魏春捷高兴地说。

夏氏多艾(Ha Thi Doai)女士家距离7号水箱仅约20米。作为溪山村的富裕家庭,她家过去常常挖井并雇佣钻井工人来获取饮用水。但和村长魏春捷(Vi Xuan Tiep)一样,多艾女士也讲述了获取清洁饮用水的诸多困难:“多年来,人们不得不从小溪里取水。我家也一样,我们必须去小溪里洗澡、挑水用于日常活动、吃饭和喝水……”

原因正如多艾女士所说,这片土地上全是岩石。岩石太多,打井很困难。更难的是,无论花多少力气和金钱,挖得再深,也不一定能找到水。村里很多家庭都打井,却找不到水。后来,村里兴起了钻穿岩石找水的运动,有些家庭打了5到7个洞,仍然找不到水。多艾女士家比较幸运,因为他们在有水的地方打井。“我们家是村里第一口井,那是6、7年前的事了,当时花了2500万越南盾……”多艾女士说。
问多艾女士,如果有井水,你们用山上的水吗?多艾女士开心地笑了:“用。在边远艰苦的地方,上级会从水库(山上光伏)引水来用。非常感谢上级。我也打算装管道,把水引回家。水库的水有保障,而且不用付电费……”
同文乡党委书记阮文庆出生并长大,深知当地人民对水的渴求。据阮文庆介绍,同文乡是一个“还没到夏天就已经干旱”的地方。其中,溪山村和同心村的居民区最为困难。由于这些地方多岩石,肥沃的土壤层下面就是岩石,即使钻得很深,也很难找到水源。

然后,通过劳动生产,人们清楚地知道高山上有多少条溪流,哪些溪流水量大,可以筑坝、建水箱、安装引水管道。多年来,党委和公社政府一直向上级请示,允许溪山村和同心村实施从山上引水供水的工程。于是,溪山村就实施了从布夸山纳霍瀑布引水的工程;同心村则实施了从布奇山奇恩溪引水的工程……
高山供水系统
站在溪山村边,可以望见布夸山脉。问问新记县和同文乡的官员,这么高的山上,怎么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修建水库呢?

同文公社党委书记阮文庆表示,得知溪山村和同心村将实施生活供水项目后,公社立即组织干部配合村集体上山,沿着江溪和纳会溪寻找能够保证足够施工空间的地点。例如,在布夸山,通过上山找到了两个合适的地点。此后,新祺县继续组织工作组进行勘察和评估,最终决定选择海拔约800米的较高地点,以确保居民区水箱的水压。
得知溪山村村长魏春捷参与了布夸山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勘察,我们便向他请教如何使用飞行摄像机拍摄图像。2025年6月10日上午,天气晴朗。得益于此,我们透过飞行摄像机清晰地看到了纳霍瀑布银白色的水幕、溢流系统和水库群。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项目,工作人员新岐县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据介绍,在布夸山上修建了高近5米、高1.4米、顶宽0.8米的溢洪道,其肩墙长4至7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砌筑。溢洪道旁附设一个大型水池,水池分为3个隔间,起到沉淀、过滤和储水的作用。从山上的水池到溪山村的7个水池,长度达5082米,管道全部采用HDPE PE100-PN20管材,管径从0.9毫米、0.75毫米不等;通往7个水池的管道也采用相同材质的管材,管径为0.5毫米,以确保满足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

作为直接负责实施高山水利项目的新岐县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官员,潘文雅表示,这些项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该地区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从 2023 年底至今,该委员会还在 Tien Ky 乡与 Dong Van 乡的 Khe Son 和 Dong Tam 村实施了两套类似的供水系统,为学校系统、医疗站……以及 Chieng 村、Phay 村和 Thai Minh 村的人民提供优质生活用水。
潘文雅先生补充道:“与溪山村的项目类似,同心村、清村、派村和泰明村的项目也都是依山而建,用于引水。在这些高山上,我们必须寻找项目地点,运送材料,修建泄洪系统和沉淀池系统,以确保容量和水质……”
离开溪山村后,我们来到了披泰明村。在这里,我们也了解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困难。由于挖井和钻井的水质不卫生,披泰明村的村民一直在等待国家的援助。2008年至2009年左右,省民族委员会领导与县、乡领导一起深入当地群众,勘察确定高山上存在能够满足村民用水需求的水源,并决定实施清洁水项目。

然而,要为田基乡的大片居民区引水,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阶段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该项目只是提出,无法实施。幸亏国家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计划拨款,才得以提出并得到上级批准。
在派泰明村,村支书罗文德是上山勘察泄洪道和水库建设地点的人员之一。他表示,得知上级批准了这个为民众供水的项目后,公社立即组织了勘察。上山并不难,因为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但找到施工地点和合适的输水管道铺设路线却非常复杂,因为我们必须翻越许多危险的高崖。

“我带领区勘察队沿着森林小道走了一圈。对熟悉森林的人来说,这只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对团队来说,却花了好几个小时。泄洪道的选址大约高850米,而水库的位置略低……”杜克先生总结道。
在派泰明村,与村支部书记罗文德交谈的还有前线工作小组组长魏文玉。魏文玉介绍说,派泰明村村民已经连续第二年使用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提供的生活用水。这些山泉水水质稳定,品质优良,不像大多数挖井水那样含有石灰和明矾。

魏文玉先生说:“大家很兴奋,因为再也不用担心生活用水了。山上的水源基本稳定,水质有保证,而且不用花钱……”
“真正惠及人民的项目”
作为负责实施为同心、溪山、江、派(太明)等村人民提供高山引水项目的官员,新祺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实先生表示,这些是“真正造福于民的项目”。


为了实施这些项目,新祺县与原少数民族委员会、同文乡和田祺乡共同仔细研究了可行性。从评估水质、勘察施工地点、确定项目资金来源……到向省人民委员会提交实施申请,新祺县对项目实施提出了高要求,确保质量和效率。具体而言,实施要求必须确保泄洪道、水箱、过滤系统、管道、排水口等设施的质量;确保项目实施区内所有有需要的民众都能享受到项目带来的便利。

同时,县政府责成项目管理委员会、咨询单位和承包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防止投资项目无效,造成资源浪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领导、相关部门和两个乡负责定期检查督促项目进度、质量和效益。正因如此,供水项目虽然是在艰苦条件下建设的,但仍然卓有成效,确保了同文、田奇两个乡少数民族和山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新岐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实补充道:“我们非常高兴这些项目取得了成效,改善了生活用水质量,保障了项目区人民的健康。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项目受益地区人民的信任,使他们相信党和国家的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