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二幅蒙娜丽莎”画像
《美丽公主》的肖像画创作于《蒙娜丽莎》之前,由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运用视错觉技术绘制,赋予人物“神秘的微笑”。
![]() |
1998年,肖像画《美丽的公主》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图片来源:NG |
几个世纪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让观者和科学家着迷又困惑。从不同的视角,达芬奇的杰作有时展现出快乐,有时展现出悲伤。
现在有证据表明,《蒙娜丽莎》并非达芬奇第一幅以神秘微笑为主题的作品。据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种绘画技巧最早出现在《美丽的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中。
2012年创作的《美丽的公主》最近被证实为达芬奇所作,其创作时间早于15世纪末的《蒙娜丽莎》。画中人物露出“难以理解”的微笑,嘴唇形状随观看角度而变化,与《蒙娜丽莎》相似。
直接看蒙娜丽莎的嘴,她似乎抿着嘴唇,流露出悲伤或冷漠的神情。然而,如果我们观察她面部和头发以外的细节,就会发现她正在微笑。
“对《蒙娜丽莎》的分析强化了这一假设,即《美丽公主》中也使用了视错觉效果,”在心理学系工作的索兰佐说。
“虽然达芬奇在《美丽公主》中是否有意运用这种技巧还有待观察,但很明显,他是一位视错觉大师,并有意在《蒙娜丽莎》中运用了这种技巧,”索兰佐说。“这符合达芬奇的格言,即肖像画应该反映人物‘动荡的心态’。”
据越南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