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玉米晚熟有什么解决办法?

March 20, 2014 10:50

(Baonghean)-对农民来说,冬玉米有助于丰收农产品,促进商业化畜牧养殖的发展。然而,冬玉米成熟较晚,产量低,产量低,给农民带来了诸多困难……

Nông dân xã Nghĩa Đồng (Tân Kỳ) thu hoạch ngô cây. Ảnh: Châu Lan
义同乡(Tan Ky)的农民正在收割玉米。图片来源:Chau Lan

此时,新旗县新香乡第11村郎饶海滩的许多冬玉米田已开始成熟。农民们对此感到不满,因为这些玉米的生长周期比收获期延长了一个多月。许多玉米田里玉米粒绿油油的,花儿硕大成熟,但玉米粒却干枯腐烂。许多黄玉米田里玉米粒贫瘠,花儿小,玉米粒空空如也。与我们见面的阮氏玉女士(新香县11号村)抱怨道:“我家种了6棵玉米,玉米季初,为了获得好收成,我们不得不播种、补种3次。即使是玉米种子,也比往年冬种的玉米贵1公斤。受天气影响,刚播种时天气干旱。开花期又连阴雨连绵,导致玉米长势不佳,产量低。到现在为止,玉米已经生长了近5个月(通常4个月就可以收获),但由于成熟不均匀,一直没能收获。”

今年冬季作物,整个新岐县已改种了1300公顷冬玉米,主要种植C919杂交玉米品种。通常情况下,冬玉米的收获时间在3月20日左右,但今年该县已安排在3月底4月初进行。预计今年全县冬玉米平均单产仅为2-2.2公担/公顷(往年平均单产为2.7公担/公顷)。

不仅新旗,在安山、杜良、南丹等有冬玉米种植传统的地区,数百公顷的冬玉米田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冬玉米长势差,收获晚,产量和质量低,给农民带来很多困难。新旗乡11村阮氏玉女士目前饲养6头水牛、1头奶牛、300只鸡和20头猪。据她介绍,每年冬玉米需要2-3吨干玉米才能保证牲畜的饲料供应。但今年冬玉米,她家的玉米产量估计只有近1吨,相当于去年冬玉米产量的80%。今年,她只能从市场上收购玉米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

今年冬玉米作物,安山县全县共收获玉米约1.5万吨,比去年冬玉米减少2000吨。三山乡农民协会主席阮文雄了解到:由于玉米单产和品质不如往年,杜良、安城甚至北方的客商都来收购,收购价只有往年冬玉米的80-85%。鲜玉米价格为每公斤3000越南盾,干玉米价格为每公斤6000-7000越南盾。许多依靠玉米收入的农户也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更不用说大量的烂玉米只能作为牲畜饲料了。

除了收入困难之外,还有季节因素。实际上,一些地区的冬玉米尚未收获,这将给新作物的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在新记县,只有义平乡已开始收获冬玉米。其余冬玉米种植区必须等到4月初才能收获,这将导致春季玉米作物延迟。这意味着干旱等困难,尤其是4月和5月玉米开花期遭遇的老挝风,将降低玉米产量。

在积极做好适时收获工作的同时,各地还积极转换种植适宜的春季作物。今年春季,谅山乡(Anh Son)继续种植主栽玉米品种B006。在7B国道沿线2、3村的部分高产区,农民将改种芝麻,增加土地收入。为帮助农民积极开展春季作物生产,开山乡(Anh Son)向农民提供了1.2吨越南杂交玉米61号。该品种是高产玉米,已在本县试验成功,并被评估为适宜春季作物种植。在安山县玉米主产区三山乡,农民先播种割卖区玉米,后播种旱玉米。

目前,该乡春玉米已长出子叶,农民正在照料。在杜良县,农民正在积极收获冬玉米,尤其是玉林佩乡和南北当乡。该县农业局局长陈端雄说:冬玉米收获比往年晚,给农民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今年春夏作物在生长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热风的影响。因此,该县在高产玉米地块安排种植糯玉米和芝麻等短期玉米品种。一些玉米种植效率低下的地区将安排在春夏作物上种植尼龙覆盖的花生,以避暑。目前,全县已关闭了800多公顷春夏花生结构。

为了赶上季节,许多地方积极收割嫩玉米,以每吨60万至80万越南盾的价格卖给义丹乳品厂。许多地方支持销售嫩玉米,因为这既解决了季节问题,又具有经济效益。据开山乡第四村冯巴进先生分析:他家收割了近1吨嫩玉米,以每吨80万越南盾的价格卖给义丹乳品厂,平均鲜玉米产量达到每吨1.7吨,每吨玉米收入达120万越南盾。干玉米最多卖到1.7-1.8担/斤,以7000越盾/公斤的市场价格卖出,收入160万越盾/斤,扣除费用后,剩余收入近100万越盾/斤。因此,出售嫩玉米既有经济效益,减少收割劳动量,又能解决来年春夏作物的应季问题。安山县农业局局长阮公世表示,如果出售嫩玉米价值高或与干玉米价值相当,仍应优先供人消费。这也是解决低洼起伏地区冬玉米区、玉米区抗风雨洪涝灾害季节性因素的一种方法。

然而,长期来看,冬季玉米收购缺乏计划,很容易造成牲畜饲料短缺。又或者,义丹乳品厂只在冬季收购玉米,而夏季和冬季,当人们想卖玉米时,工厂却不收购?冬季玉米的可持续发展似乎是一个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解决的难题。

良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冬玉米晚熟有什么解决办法?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