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需要采取严厉干预措施

May 11, 2015 10:01

(Baonghean)- 多年来,荣市及本省各旅游景点存在流浪乞讨人员依附游客的现象,造成游客不适,影响美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荣市人民委员会近期出台了第206/KH-UBND号计划,旨在解决荣市流浪乞讨人员问题。

所见之事……

一天早上,荣市阮文居路201号的咖啡店里挤满了人,一位五十多岁、面容憔悴的妇女走到每张桌子前乞讨。据她说,她丈夫早逝,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家里非常贫困。几天前,她的儿子遭遇车祸,摔断了大腿骨,正在省立医院治疗。如果不做手术,儿子将终身残疾,但家里却没有钱。许多人听说后都同情她,纷纷施舍。店里的一些顾客说,几周前,他们有时在阮氏明开街,有时在黎鸿风街,也见过这位妇女,她们也用类似的语气乞讨。店里的服务员林女士说,每天早上,太多的乞丐和街头小贩“上门”的景象让他们感到不安。 “他们到每张桌子前来讨要食物,让很多顾客感到不舒服。有些甚至抱着孩子来博取顾客的同情,”林说。

Người lang thang ăn xin tập trung trước cổng một vài đền vào các ngày lễ là hình ảnh không xa lạ.
每逢节假日,乞丐聚集在一些寺庙前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画面。

在关板市场(又称义富午市),我们遇到一位双腿残疾的男子抱着孩子乞讨。一位在市场外卖菜的女子说:“这名男子每周在市场乞讨两三天,有时候他的收入甚至比我们这些小贩还高。”

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中心,荣市也是无家可归者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流浪乞讨者。他们从公园、咖啡馆、十字路口、市场、寺庙等地出现,破坏了城市的美。特别是商店林立的街道,如阮氏明开街、黎鸿峰街、黎利街、潘廷峰街、阮文居街、陈兴道街、宫湖沿岸等,往往是乞丐和摊贩聚集的地方。除了荣市,门罗镇以及省内一些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如黄梅寺、孔庙等,也有很多乞丐,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和节日期间,景象十分凄惨。

需要同步且彻底的解决方案

今年4月,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解决全省流浪人员问题的第206/KH-UBND号省人民委员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每年将全省95%的流浪人员送回家中或送往社会保护机构,到2020年,全省实现无流浪人员。流浪人员分为三类:流浪乞讨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假残疾人(含陪同人员);流浪的精神疾病患者;将人行道、街道、花园、公园、码头、公交车站、废弃房屋作为就餐和住宿场所的人。

负责发布206号计划的省人民委员会常务咨询机构——劳动荣军与社会部副部长阮登阳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患者有111人。近年来,我省已将142名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患者转移至外省;接收64名到外省乞讨的义安省人;将78人送回家中,将46人送至社会保护机构接受照顾。206号计划的发布,是省级层面首次认真考虑和讨论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并制定具体计划。”

然而,要完成206计划的目标,需要各部门、各部门、各地方的同步、大力参与。实际上,要彻底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需要无家可归者所在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无家可归者常住地政府三方的密切配合。无家可归者所在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户籍、暂住和临时外出登记管理,并检查无家可归者寄宿家庭,动员、引导和帮助他们返乡、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有关部门和行业要落实社会保障政策,鼓励人道主义和慈善组织向困境人员特别是贫困家庭儿童、残疾人、无住所孤寡老人等提供帮扶,提供职业培训、咨询、就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他们不再四处流浪谋生;对组织、煽动他人流浪乞讨的,要依法查处、发现并严肃处理。流浪人员常住地所在地要着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要通过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强调家长和各级政府在保护和关爱老年人和儿童方面的作用和义务。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以奠中乡(Dien Chuu)最为突出。此前,奠中乡是辍学儿童四处流浪谋生人数最多的乡,每年约有30名儿童辍学。但自2009年以来,在整个政治体系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儿童辍学流浪的现象已基本结束。奠中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功秀表示,在推动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转型发展经济的同时,该乡还​​加大对每个流浪儿童家庭的宣传力度,乡政策委员会配合教育促进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做好宣传工作,特别关注帮助有特殊困难、无人依靠的儿童……因此,辍学流浪谋生的儿童数量已大大减少,许多曾经流浪的孩子现在都回到了学校。我认为这是其他地方可以学习的榜样。

明权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解决无家可归者问题:需要采取严厉干预措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