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基层工会干部的“岗位”问题
(巴雍)——2010年2月8日,越共中央书记处颁发了关于颁布《胡志明共青团干部条例》的第289-QD/TW号决定。该条例实施四年来,义安省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解决了基层工会干部输出困难,促进了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年轻化。
振兴团队,解开输出“秘密”
2010年2月8日中央书记处第289-QD/T.Ư号决定规定了区、社、镇三级团干部任职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标准。该规定实施以来,在各级团支部、党委和机关的重视和指导下,体现在选拔、规划、培养、培养、安排、使用;考核、轮换、调动到制度和政策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区、基层团干部骨干队伍年轻化,业务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一支年轻、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团干部队伍,为提高基层团工作质量和青年运动水平作出了初步贡献。特别是在基层党代会上,团干部被视为从区到基层政治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许多团干部获得了成长的机会,被分配到公社、坊、镇的重要岗位。
![]() |
雄福乡(Hung Nguyen)青年联合会书记阮文学与记者交谈。 |
兴原县曾是基层团干部年龄超标率较高的县之一。2010-2015年基层党代会召开前,全县23名乡镇团委书记中,有13名年龄在35-43岁之间。但截至目前,因没有空缺岗位可安排,全县38-40岁的团委书记仅剩两名,尚未调任。兴原县团委书记高英德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团组织积极向县委提出建议,解决团委干部年龄超标问题。县委也下发了关于基层团委干部工作的批示,指示、责成内务局和地方重视调任乡镇团委书记。部分团干部调任与其专业资格相适应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和公社军长、农会副主席、方面军主席等职务,有利于解决团干部年龄偏大、输出不明确的问题,满足团干部队伍年轻化、规范化的需要。
清江乡也为团干部安排岗位做了大量准备。自本届任期开始以来,许多地方党委都本着“党委在哪里,人才就在哪里”的方针,采取措施改善人事安排。清江乡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已成年团干部“争取岗位”的单位之一。清江乡团委书记阮氏越(1979年出生)已担任团干部15年。在培养、造就和规划团干部的过程中,她还被党委指派参加中级政治培训并完成法律大学的学习。因此,在2010-2015年任期党代会结束后,她被调到人民委员会担任办公室干部。清江公社党委书记阮宝雄表示:“从任命同志担任社团青年团执委会委员开始,我们就指示团团干部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学习相应的学位,提高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并制定计划,优先安排年龄超龄的团团干部担任合适的职务。”
2010-2015年党代会召开后,许多县在年轻干部使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就包括团干部。例如,新岐县有3名团干部进入县委,2名同志获得了成长发展的机会。在乡镇层面,团干部超员问题已基本得到党委和政府的解决。一些县因缺口较大,目前只有1-2名团干部超员待安排,例如南丹县、祥阳县、昆强县、桂风县、清章县、英山县、黄梅镇县……
省青年联合会组织委员会主任朱德泰表示,为提高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和支持,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已主动联系并向省青年联合会直属各单位党委、区市领导和团组织领导发送文件,要求重视对团干部和团超龄干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安排。对于难以安排干部进入党委的单位和团超龄干部较多的单位,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已与这些单位的党委沟通,建议重视并考虑作出适当的工作安排。此外,各级团支部已主动建议党委、人民委员会领导在全省组织与团干部、团员和青年直接对话。省委组织委员会还直接与省青年联合会执委会配合,对包括团超龄干部在内的全组织进行检查。此后,许多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团干部工作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重视和解决。
《团干部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团干部队伍素质发生了积极变化。从省级到基层团干部普遍符合条例规定的专业资格、政治资格、年龄标准,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许多团干部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创新创造,在指导和组织活动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心得。2010年至今,省团委办公室已有18名团干部、45名区团委书记、副书记和200多名社团专业干部成长壮大、转岗工作。对超龄团干部,根据其能力和专业水平,择优调任。2010年至今,全省已有178名超龄团干部被调任。目前,全省仍有35名超龄基层团干部未安排工作。
找出困难和问题
尽管各级团支部和党委、机关作出诸多努力,但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堆车”现象。许多基层团干部年龄超过团龄(35岁以上),但尚未调入工作岗位,他们大多拥有几十年的工龄。一些地方的社团级团书记年龄超过或待调入职,包括:杜良县有5人,年龄在36至39岁之间;安城县有5人,年龄在36至40岁之间;奇山县有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南芹社团书记梁文战,42岁。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党委对干部资源的安排、轮换、培养、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团干部,特别是超过规定年龄的团干部,能够安排工作的岗位不多。另一方面,公社一级的岗位有限,而公社机关的岗位却已满员,要安排,只能等有人退休,等有空缺的岗位来“顶替”。有些地方基层团干部的“投入”质量仍然较低,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安排时间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无法达到公社、坊、镇公务员的任职标准,从而失去了轮换、调任或录用、考核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奉献,大多数年龄超标的工会干部都希望在工会中成长,调动到其他更合适的岗位。他们中很多人很担心,“超过年龄还在工会‘站着’不太合适,容易因循守旧,活动缺乏创造力,精神面貌和积极性也会下降……”。有的孩子高中毕业考入工会,而父亲还在担任公社工会书记,所以出现了父子俩都参加工会活动的情况……
例如,清汝乡青年团(Thanh Chuong)书记阮文忠先生自1999年起担任团干部,2006年起担任乡团书记。他本人是一位优秀的团干部,曾多次获得省团委和中央团委颁发的奖状;由于团书记在领导和凝聚当地青年方面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乡团多年来一直位居县团委前列。然而,由于年龄增长,他的热情和创造力也随之下降。他现年39岁,但尚未调任,因为合适的岗位、稳定的团队和年轻的团队,很难找到他的职位。阮文忠先生表示,由于他尚未成熟,因此,即使下一任副书记的团干部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他也是在“原地踏步”。至于1975年出生的雄福乡(Hung Nguyen)青年团书记阮文学先生,他从基层团组织运动中成长起来,自2009年起正式担任乡团书记一职。现年40岁的他虽然完成了中级文化管理和中级政治教育,但尚未成为团员。他坦言:“虽然近年来地方团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说实话,以我的年纪,很难融入90后,因为年龄差距会导致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据了解,原因是公社干部都很年轻,没有空余职位可以安排给团干部。原团干部、雄福公社党委委员陈文飞同志说:“就霍先生而言,党委也曾安排他担任公社人民议会副主席,但要等到2018年担任该职位的人退休后才能‘安排’他。”刚召开的公社党代会仍将霍先生与公社团青联副书记一起编入党委执行委员会,并指示安排霍先生“暂时”担任党委办公室工作,但这也很困难,因为霍先生是组织负责人,是专职干部,现在转为兼职,在福利方面会处于不利地位,不仅福利待遇低,而且还不能缴纳社会保险。如果让霍克先生等到2018年才安排,这位1982年出生的公社青年联盟副书记也将面临超龄的风险……”。
现实中,除了公社层面的建制带来的困难外,还有团干部能力有限的原因,这让党委处境“艰难”。很多团干部在运动中干得不错,但一旦转到专业领域工作,就连团干部自己也犹豫不决,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比如,在兴原县,有两位公社团委书记年纪过大,从事团工作已有几十年,但至今仍因缺乏专业知识和资历而不得不辞职,不知该安排他们到什么岗位。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黎国庆表示:“事实证明,党委越重视、做好干部规划,团青干部的产出就越好。因此,为了及时轮换团青干部,确保符合第289号规定的适龄,避免出现‘拥挤’现象,各级党委要配合各级团支部,积极制定从投入、招聘到培训、培养、评估、规划等各方面的具体、长期路线图……然而,最重要的是团青干部自身要‘肯定自己’,有‘自我规范’的意识,通过自学、自我提升,积极参加适合自身能力和当地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避免出现虽然擅长做团青干部,但到了成年期却因为缺乏资格和专业技能而不知所措的情况。”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要从“输入”入手,创造资源,凝聚积极因素,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为“输出”减少困难。
庆利-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