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提出了调动和有效利用资源,将义安省打造成为国家增长极的解决方案。
在2025-2030年任期的省委二十大上,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省委书记、财政厅厅长郑清海同志提出了三组解决方案,以实现将义安省建设成为国家增长极的目标。
明确目标
将义安省建设成为国家增长极的目标,不仅是义安省发展的合理愿望,也是新时代义安省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苏林总书记在与义安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会议上所确定的指导方向。
财政厅厅长郑清海同志解释说:事实上,如果义安省在下一个任期内不设定较高的增长目标(如提交给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所述,达到12%或更高),那么到2030年成为全国较为发达的省份的目标将很难实现。这与中央政府的目标类似,即在未来20年内,全国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30年成为拥有现代化工业和高平均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义安省一方面必须努力为全国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但同时,为了实现本省的战略目标,也必须设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财政部长提出了三个需要明确回答的关键问题:首先,义安省与该地区和全国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其次,在新形势下,本省的基础和增长动力是什么?本省面临的障碍和挑战是什么?
第三,义安如何才能真正突破重围,成为国家增长极?
彻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是明确确定 2025-2030 年期间的任务、关键解决方案、全面创新和突破性发展的关键。
回顾2020年初至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以及自然灾害、疫情和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对我国乃至义安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然而,义安省坚定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持续取得多项重要且较为全面的成果:经济保持良好增长,生产能力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生产总值(GRDP)增长率预计在8.3%至8.5%之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规模较2020年增长1.7倍,目前在全国34个省市中排名第19位;国家财政收入排名第16位,运营企业总数排名第15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上述杰出成就已经并将继续创造重要势头,为下一阶段的突破、更快、更可持续的发展积累地位和实力。

然而,郑清海同志表示,必须正视近年来该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局限和不足;与地区和全国相比,该省的许多经济指标仍然较低,尤其是在省级行政单位调整之后,比较结果更加不利。
具体而言,义安省的经济规模从第10位下降到第1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22%左右,在34个省市中排名第29位;劳动生产率仍远落后于领先群体;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5%,而每年缴纳超过10亿越南盾税款的经营企业仅占约1.6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和孤立地区。
以上因素表明,要成为国家较为发达的省份,达到国家增长极,是一条极其艰难且充满挑战的道路。
.jpg)
困难和挑战中总是蕴藏着机遇。如果我们能够识别或主动创造机遇并抓住机遇,挑战也能成为发展的驱动力。除了政治决心之外,义安省还具备设定高增长目标的若干基础,这些基础是通过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具体包括:
第一,2021-2025年期间,该省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势头;吸引并有效推进了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逐步形成了面向世界领先科技企业的电子元器件生产链;随着东南经济区扩建项目的推进,产业园区不断建成,将继续为吸引投资,特别是充满活力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开辟新的前景。
周一,基础设施,特别是许多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南北高速公路、沿海公路等),一些新项目将得以实施,如高速铁路、荣-清水高速公路;升级和扩建东西连接轴线,建设炉灶深水港;荣国际机场、物流中心、琼立液化天然气发电厂将对连接和发展产生溢出效应。
周二,中央政府一直在努力消除制度障碍、政策障碍和发展壁垒。政治局已向义安省颁布了关于2030年义安省发展规划的第39-NQ/TW号决议,并展望至2045年;国会也颁布了关于试点一系列具体机制和政策的第137/2021/QH15号决议;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提高效率,这些都是义安省实现突破的战略“杠杆”。

3组关键任务和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实际情况,为了成功实现成为国家增长极的目标,财政部长根据三大支柱提出了一系列关键任务和解决方案。
一是,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重点是快速检讨调整义安省2021-2030年规划,展望2050年,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同步制定下级规划,既有效发挥整体优势,又为新设立的乡级行政单位拓展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空间,确保“规划领先一步”的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除了已确定的荣市市区和扩大的东南经济区这两个主要增长驱动区外,还有必要扩大卫星增长极的发展空间,在与四条经济走廊相连的新乡镇和街区集群中发展卫星增长极;这四条经济走廊分别是:南北高速铁路轴线、荣市-清水高速公路、荣市-库鲁轴线以及与宜春(河静)相连的林江地区。

尽早形成和发展高科技农业林业区、东南经济区的高科技区;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与清化省、河静省一道,基于宜山-东南-永昂三大经济区的互补发展和协同效应,发展清化-义安-河静沿海走廊,目标是成为工业中心,成为全国活力增长区发展空间中中北部地区的活力子区域。
二是既要重振传统增长动力,又要开拓新增长动力。短期内,我省必须继续以传统增长动力(投资、出口和消费)为重点,但要实现长期高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就必须开发和开拓新增长动力。义安省的规划确定了五大重点发展领域:工业是突破性动力,现代贸易和服务业是先锋,农业是基础。
然而,必须明确各行业的独特优势,同时决心从传统生产转向智能生产、现代管理,并运用高新技术提高生产率;优先投入政策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以及电子芯片、微芯片、半导体等新兴经济产业;尤其要制定制造业多元化与专业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在西部地区,多元化发展以创造包容性增长、促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化发展则旨在将资源集中于活力区域和卫星增长极。
第三,调动并有效利用新的资源进行投资和发展。为实现未来一段时间内年均12%或以上的增长目标,2026-2030年期间的总投资额需要约11.5亿越南盾,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是上一时期的2.3倍。在上一时期,公共投资额最高仅占3-5%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约占10%,其余部分来自社会,其中私营部门仍占主要比例。

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推动有效利用预算资源,确保重点突出、集中精力推进战略优先基础设施项目,彻底克服分散、碎片化的局面,彻底消除积压项目。
与此同时,必须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私营经济部门的最大资源,将其视为发展的突破性资源;只有当人民的金融资源用于生产而不是用于避险和投机时,才能创造价值,促进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战略性和长期性任务是明确进一步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使其真正开放、有利、透明和具有竞争力,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弘扬和大力推广创业精神。除了有选择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外,还需重视加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省内企业的联系,尤其是在技术转让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使其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首先要提高省内企业自身的合作能力;省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一批能够成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引领产业链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国家和地区影响力的本土产品品牌的大型企业。
“义安省正与全国人民一起,面临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将迈入国家强盛、文明、繁荣发展的时代;机遇巨大,挑战和困难也不小。我相信,凭借全省党委、人民和工商界的传统、意志和决心,我们有基础突破重重困难,实现建设成为较为发达省份和国家增长极的愿景,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财政厅厅长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