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银行”扶贫
(巴新)——“奶牛银行”项目由越南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于2010年4月在义安省实施,旨在支持贫困县和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的县。截至目前,9个县(奇山、桂风、南丹、兴原、安城、宜禄、安山山、昆强、归州)的18个乡已受益,共捐赠495头种牛,总价值3.579万亿越南盾……
“奶牛银行”项目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模式。每个贫困家庭都会获得一头种牛。种牛产下第一头牛犊后,受益家庭会继续照料,直到牛犊6至12个月大,然后将其转交给红十字会,继续交给其他贫困家庭饲养。如此一来,种牛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该地区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正在获得援助。
![]() |
该项目的种母牛,南丹乡 3A 村的 Nguyen Thi Mai 女士家又产下了 2 头小牛。 |
裴氏贤女士是南丹县南青乡7A村最贫困的户之一。她的丈夫自幼患有癫痫,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时醒时昏迷。经济来源仅靠4亩稻田和1亩良田维持,还要抚养3个孩子上学,生活十分困难。2010年6月,裴氏贤女士经评估后,从“奶牛银行”项目获得了一头种牛,并接受了奶牛养殖知识的培训。经过一年多的饲养,这头母牛产下一头小牛。按照项目规定,裴氏贤女士家将小牛轮流交给其他贫困户饲养。如今,她家的这头母牛又产下了两头小牛。对于裴氏贤女士这样的贫困户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她说,不久的将来,等母牛生下第四窝小牛犊时,她会卖掉一些小牛犊来修缮房子。
阮伯勇家住在安城县朗城乡6村,是该乡的贫困户之一。由于没有兼职增加收入,全家的生活开支仅靠低洼地区近3亩承包稻田维持。富裕的生活和坚固的房子似乎遥不可及。2010年,他获得了红十字会“奶牛银行”项目的资助。从那时起,阮伯勇家的牛棚里养了4头牛。“我非常兴奋,这个项目不仅为人们提供奶牛,还指导我们如何照顾和预防疾病,确保奶牛能够健康繁殖和发育。我刚刚把牛犊送回了项目,现在还有一头母牛可以配种。我的4头牛现在价值超过7000万越南盾。我非常高兴。”阮伯勇先生坦言。
作为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四个县之一,安城县于2010年受益于“母牛银行”项目,为宝城乡和朗城乡的78户贫困户提供了80头种牛。项目实施四年来,该牛群已产下204头牛犊,其中75头已转户。仅在朗城乡,38户获得种牛的农户中,有20户在转户后又产下了3至4头牛犊……
安城县红十字会副主席刘春友先生表示:“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惠及受益人,我们认真开展了入户评估,确保了民主,社区内没有抱怨和不团结。接收奶牛后,项目管理委员会与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协调,开展了种牛饲养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项目管理委员会定期巡查,督促各户建造牛棚,并协调兽医人员定期为种牛接种疫苗。专项“牛库”的成效为贫困户带来了更多欢乐和希望,也为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做出了贡献。此外,该项目还提升了各级红十字会在当地社区活动中的管理能力和作用。
据义安省红十字会介绍,经过四年多的实施,从最初的495头种牛,到现在已经产下345头牛犊。目前,这些农户都悉心照料着这些牛犊。这些牛犊将陆续加入到项目中,并继续流转到其他贫困户。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各级红十字会定期联系接收种牛的农户,清晰地了解每头牛的状况。一些接收种牛但因缺乏知识和技术而收效不理想的农户,红十字会都进行了手把手的培训,涵盖了饲养、疾病预防等各个环节。
“奶牛银行”项目不仅为全省贫困户带来切实的利益,更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意义。它凝聚着全社会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关爱精神,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贫困户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该项目能够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让“奶牛银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贫困户带来更多欢乐和新的希望。
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