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边界标记的困难

DNUM_AIZAHZCABD 18:48

(Baonghean)——这些天,在增加密度和恢复越南-老挝边界标志系统计划的最后工作即将完成之际,我们有机会与标志种植队的成员见面和交谈——他们为建立坚实、统一的国家“围栏”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是为了当代人,也是为了未来。

潘文红上尉说:标桩队于2008年底成立,当时只有18名队员。“虽然标桩队是由建设、财政、资源环境、外事、边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部队’……但五年来,全队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回忆起最初承担新“角色”的那些日子,他微笑着说:“作为勘界立桩的边防人员,我们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从勘察、测量到施工,再到谈判……一开始,我们一头雾水。”

义安省边境线长419.5公里,共有105个地点、116个界碑和6个边境哨所,毗邻老挝华潘省、川圹省和波里坎赛省。确定边界位置并建造界碑并非易事。这项工作需要耐心、细致、谨慎、科学、精准,尤其需要避免任何差错,因为每个界碑都象征着祖国的神圣主权。

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测绘局技术一队副队长、“战士”阮功萨先生表示:“在增设和修复界碑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与友邦之间已有旧界碑,修复工作相对简单,但确定增设和修复(立设新界碑)的位置则比较复杂。根据旧文献和地图,边界有时只是一条河流、一座山峰,主要分布在高山密林中,因此在实地识别边界非常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风力、气候、自然侵蚀、痕迹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需要数月时间,并进行多次双边勘察才能确定界碑的位置。为此,我们必须运用GPS定位器、双频测绘仪、地图、条约等现代技术手段,以确保绝对准确。”

洪先生说:“每次奠基前,越南和老挝的立碑队都会进行勘察、测量和计算,细致入微,精准无误。所有立碑材料全部用吊篮和扁担搬运。几十立方米的石料、沙子、数吨水泥、钢筋,以及整块的花岗岩立碑,都被运到了清理好的场地。在用机器仔细测量、校直立碑后,团队浇筑混凝土,完成了最后的阶段。立碑必须在我们和朋友们的共同监督下,被安置到准确的位置。”

路标必须一毫米都不能有误差。平均而言,不包括勘察确定位置、清理道路和确定路标位置的时间,从施工到完成路标建设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老挝川圹省路标种植队队长坎方希本马拉先生分享道:“每种植一枚路标,就能加强团结和友谊。我们与越南朋友在山林里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我们与越南朋友并肩站在一起,共同完成祖国赋予的各项任务。”

越老边界界碑修复增厚工作自义安省2个小组实施以来(为按计划加快勘界立碑进度,2010年10月成立了第2个小组),省立碑指导委员会、各机关、单位、地方,特别是广大群众给予了积极配合。每一块落成的界碑都凝聚着官兵和群众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由于标记点均位于高山险峻地带,道路交通极其艰难,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乘船过河,仅搬运一个中型标记点就需要四五十人。

其中,约20人负责肩扛整块花岗岩,约10人用绳索防止界桩滑落。如此众多的人员在山地中协调一致、配合默契并非易事。此外,搬运和固定界桩的过程也要求严格,不得因撞击造成划痕、崩裂或损坏……但凭借着团结一致的努力,乂安省与老挝相邻3省的116座界桩和6座越老界桩的修复、加固工作如期完成。


洪峰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设立边界标记的困难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