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长沙的艰辛旅程
(Baonghean.vn) - 能够前往长沙岛,对于日夜守护祖国神圣群岛的官兵和人民来说,确实是一项无比的荣誉和自豪,我们对此深感荣幸。
“乘风破浪”出海
![]() |
在控制站工作。图片:Tien Dong |
根据行程安排,490号和561号两艘船将近百名记者工作组和众多官兵送往长沙群岛21个岛屿、岛点和33个越南人民军军事基地,向军民拜年。《乂安报》记者随490号船前往北部岛屿双子西岛、岘港岛、麟岛岛、古林岛、新圣岛等进行访问。
在金兰军港,海军四区司令部组织完工作组赴长沙群岛的告别仪式后,下午4点30分整,各舰同时鸣响三声告别汽笛,起锚离港。工作组全体成员在甲板上整齐列队,向祖国挥手告别。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此时,船还在海湾里,记者们聚集在甲板上,快速撰写新闻、文章和照片,准备发给编辑部。船离大陆较远时,海浪开始猛烈袭来。5米高的巨浪拍打着船体两侧,船身剧烈摇晃。夜幕渐渐降临,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海浪的拍打声和风从门缝里呼啸而过的声音。船仍在乘风破浪,径直向长沙方向驶去。
![]() |
船上士兵监视航行。图片来源:广安省 |
初次出海的弟兄姊妹们,仿佛早已感受到海浪的凶猛。突如其来的东北季风,让晕船来得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快。船上的第一顿晚餐,通讯社、报社的记者团五十多人,却少了一半以上,尤其是女记者。晕船让他们无法下床,有些人只敢靠着自带的一点白粥或干粮勉强维持。海上的第一个夜晚,对很多人来说,真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 |
南沙群岛的生存岛。图片来源:Tien Dong |
第二天,晕船的症状缓解后,记者团开始“探索”舰艇,与官兵们结识。有趣的故事和友好的分享,让旅途仿佛短暂。舰上载着数百名在长沙岛执勤的官兵。有的只有十八、二十岁,第一次登上偏远的岛屿;也有的官兵已经多次登岛,这次继续乘风破浪,增援长沙岛。无论是初次登岛还是多次登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祖国大海和岛屿的热爱。他们渴望前往长沙岛,与战友们以及日夜坚守在岛上的人们共渡难关。
与乂族人见面
我们从记者休息室来到该舰的指挥甲板。从这里望去,只能看到四周一望无际的大海。只有通过监控屏幕和雷达波,我们才能知道该舰在东海的具体位置。能够与舰长陈文日上校交谈,我们倍感荣幸。陈文日上校来自琼琉县琼玉乡,拥有15年的军旅生涯,还在海军学院接受过训练。这是他第四次随舰护航。除了在海上执勤外,作为舰长,他还必须经常随舰值班。他必须定期领导和指挥部队开展机械和船体维护、组织训练和技术设备维护等工作。
陈文日上尉分享了他在长沙群岛的任务经历,他说,长途航行时,通常会有船舶实行海上值班、机务值班制度。除了保证专业任务外,该船还经常在雨风暴雨季节参与搜救任务。有时,听到渔民遇险的消息,值班船员立即从各自的岗位上冒着风浪,及时赶到。
船长阿特回忆说,该船上次参与救援是在2020年,当时广义省渔民的一艘渔船在岘港岛附近沉没。接到信号后,该船约用了6个小时才到达遇险渔民所在地。之后,该船成功救起6名渔民,并将他们安全送上船。
“渔船遇险时,通常会发出求救信号。岸站收到求救信号后,会立即通知附近的救援力量,以便他们及时赶赴救援现场。但由于求救信号只能在渔船沉没前发出,因此救援力量必须顺风顺水,尽快赶到最后发出求救信号的地点。在前往救援地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海图和搜索区域制定计划。船只会划分区域,并结合雷达信号向救援地点靠近。因为如果延误,渔民将面临极大的危险。”陈文一船长说道。
这次旅程,我们还结识并联系了许多前往长沙工作的义安官兵。来自义禄县义风乡的阮玉阳上尉,在146旅服役。他从军25年,曾在长沙和潘荣岛工作了5年。这次他继续增援新圣东岛。由于对长沙的海浪非常熟悉,每次吃饭前,他都会下到厨房帮士兵们做饭。阮先生说,在船上坐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船上做饭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饭菜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只要一个浪头把船掀翻,兄弟俩的功夫就都“顺流而下,顺流而下”。为了给大家做一顿饭,兄弟俩很多时候不得不一只手扶着栏杆,另一只手扶着船舷。搬着锅碗瓢盆,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总是开开心心,团结一心,完成好交给的任务。
虽然阮玉阳船长曾多次到访长沙岛,足迹遍布33个岛屿,但每次来到长沙岛,他都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对他来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长沙,奉献给祖国神圣的群岛,是一份永生难忘的荣耀和自豪。
经过一天两夜的海上航行,490船把我们的工作组送到了双子西岛。然而,由于海浪高达8级、9级,靠近岛屿十分困难。工作组组长用扩音器宣布,可能还要等1到2天,待海面平静下来后才能登岛。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难过,只能用“就在不远处,长沙/就在不远处,长沙/还在我身边,因为长沙一直在你身边……”这首歌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