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雅教授:热爱祖国

February 24, 2014 18:49

(Baonghean)——只有在闲暇之余,丁文雅副教授兼博士才会沉浸于诗歌之中。这些质朴的诗歌,饱含着他对母亲的思念,对琼禄(琼琉)贫困乡村的怀念,以及他对童年时光的感悟,展现了一位越南顶尖科研人员的另一种形象。读着他的诗,没有人会相信他是少数获得胡志明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之一,以及为越南啤酒技术与世界许多国家并驾齐驱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Baonghean)——只有在闲暇之余,丁文雅副教授兼博士才会沉浸于诗歌之中。这些质朴的诗歌,饱含着他对母亲的思念,对琼禄(琼琉)贫困乡村的怀念,以及他对童年时光的感悟,展现了一位越南顶尖科研人员的另一种形象。读着他的诗,没有人会相信他是少数获得胡志明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之一,以及为越南啤酒技术与世界许多国家并驾齐驱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他已经年过六旬,如果我们看看他目前担任的职位,比如研究所所长

Giáo sư Đinh Văn Nhã
丁文雅教授
Omega科学技术与培训学院副院长、越南自动化协会副秘书长兼Polyco集团副总经理,我不知道他哪来的时间和体力来处理这么多工作。然而,尽管年末如此忙碌,他仍然多次往返于河内和荣市之间。因为自2013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荣市工业大学副校长。当被问及在这个年纪承担了太多工作,是否觉得负担过重时,他非常真诚地分享道:“现在投资和教育确实‘有风险’,而且‘无利可图’。但我来自义安省,所以我想为我的祖国贡献一点力量……”

教师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担任河内理工大学电气学院自动控制系高级讲师。此前,他于1975年获得莫斯科国立建筑工程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成为越南首位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的人。丁文雅老师在讲台上执教40多年,以其朴实无华、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受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敬重。因此,即使已到退休年龄,他仍继续担任高级讲师,并在河内理工大学和其他几所大学任教。凭借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2012年,他还被美国授予“荣誉教授丁文雅先生”(Honorable Prt. Dinh Van Nha HE)称号。

Giáo sư Đinh Văn Nhã với sinh viên Trường Đại học Bách Khoa.
Dinh Van Nha 教授与科技大学的学生在一起。

丁文雅教授博士出生于琼禄县琼禄乡。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童年记忆里只有“炎热的夏日午后,沙子滚滚,嚼菠萝苗,嘴巴都嚼黑了”……幸好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的儒家学者,所以即使家境贫寒,饥肠辘辘,他仍然努力供孩子们上学。他在琼禄乡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成绩优异,高考后被国家公派到莫斯科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年仅27岁。

回忆起在异国他乡刻苦求学的日子,他说“困难很多”。但这些困难比起家里还有父母和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他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于是,他一边读书打工,一边把能攒的钱都寄回家给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直到二哥、三哥、四哥等都考上大学安顿下来,他才想到要成家立业。弟弟妹妹们也纷纷效仿哥哥走上了科研之路。因此,丁文家族不仅有丁文雅教授,到第三代,还涌现出几位博士学位的人物。这也是大哥一直引以为豪的最大成就,他相信“如果家族团结,团结一致,上听下,上威下惧,家族就不会不发展,这列火车就会一直往前开,缺一环都不能少”。

说到兄弟情谊,丁文雅和丁文顺两兄弟在科学和商业领域并肩作战的故事令许多人钦佩。他们两人都曾是越南理工大学的讲师(丁文顺教授后来还担任了岘港理工大学校长多年),因此他们最大的热情是科研。仅在饮料生产领域,他们就成功打造了高质量的啤酒生产线,为国家节省了数千亿越南盾。2005年,他们两人及其同事共同主持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项目被评为“特别优秀项目,为发展科学技术、保卫社会主义越南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荣获胡志明奖。

其中,科技产品“优质啤酒生产线”连续三届(2007-2009年、2009-2011年、2011-2013年)被评为河内市重点工业产品。他和同事们共同完成的“研究、设计、制造6000升/小时酸奶生产设备”项目也获得专利和奖项,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此外,丁文雅教授在国内外发表了近70篇科研著作和报告,参加过5次全球性会议和7次国际会议。最近,他被任命为高级专家,并当选为亚太全球领袖协会主席(2013年4月)。他荣获2013年爱因斯坦国际科学技术奖、英国剑桥大学IBC学院颁发的莱昂娜·达·芬奇杯——一号奖杯。

胡志明奖对兄弟俩来说也是一份难忘的奖励。获奖后,他前往武元甲将军的私人住所汇报成果。当时,将军也曾诚恳地叮嘱他:“任何时代的科学都必须实用,必须与人民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着手研究一个项目或任何工程之前,他首先考虑的是效率和适用性。比如高质量的啤酒生产线。此前,采用国外技术,运营一条产能500万升的啤酒生产线,需要耗资数千亿越南盾。多亏了兄弟俩的研究,不仅产能翻了一番,成本却不到100亿越南盾,并在全国各企业、啤酒厂、饮料厂得到了广泛应用。

事业有成、科研成果斐然的丁文雅教授及其家族成员,却被劝回故土。正因如此,尽管丁文雅教授一家是商人,深知在那个年代建校“落后”又“过时”,但在荣市工业大学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承担起学校的重任。怀揣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他都是乂安人,是琼乡人,他和家人捐资数亿盾,修建了长本遗址,支持了琼琉县的教育振兴运动,以及开展了许多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对于丁文雅教授来说,即使远离家乡,家乡的口音永远是他“千种爱指引我们”的源泉,正如他曾在一首诗中倾诉的那样!

文章和照片:我的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丁文雅教授:热爱祖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