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再也不怕办手续了!”:乂安省高地民众不再“下乡”后的喜悦
自2025年7月初起,乂安省各山区公社与全国各地一样,同步实行两级地方政府制度。尽管实施初期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根据山区公社的记录,少数民族群众对能够在公社直接办理行政手续感到十分兴奋,无需像以前那样长途跋涉、长时间等候。
文书工作不再令人担忧
7月3日,在义安省周仙乡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从一大早就开始,工作气氛就热闹非凡。人们从各个村庄赶来办理各种行政手续,从出生登记、土地确认、营业登记到劳务输出证明文件……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如此近距离、便捷的行政机构。

居住在周仙乡的泰族人Sam Van Phan先生,利用在河静省工作的休息日,回家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我早上10点就到了,很晚了,以为会像往常一样等很久。没想到,只用了几十分钟就办好了。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所有文件,并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如果发现任何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他们都会立即指导我修改。我非常高兴。” Phan先生分享道。

同样来自周仙乡的梁氏黎娜女士,为了办理劳务输出申请,也前往办理了婚姻状况确认手续。不到一个小时就办完了手续,她兴奋地说:“去之前还挺忐忑的,因为我很少办手续,怕出错,还要来回跑好几次。没想到来了之后,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办事效率也很快,大家就不再像以前那么犹豫了。”据悉,娜女士家在老周仙乡,距离周仙乡公社大约10公里,不过手续办理得很快,她也及时回家了。
洲仙乡由四个旧乡合并而成:洲仙乡、洲胜乡、洲平乡和洲顺乡。全乡人口超过18000人,其中90%为少数民族,主要为泰国人,公共行政服务需求巨大。

周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进雄表示:“从合并之初,我们就意识到新的模式会导致工作量增加,但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调整。选择将中央办公厅设在周仙乡是最方便的地点,距离老乡8到10公里以内,方便群众来此办理各种手续。在实行两级政府体制之前,该乡已与越南国家邮政局(VNPT)归州分局协调,升级了互联网连接,并安排了合适的专业人员为群众接收和处理文件。”
据了解,两级政府运行的头三天,公社中心每天接待几十人次办事,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不用子女陪同,自己就能办好各项行政手续。

直勒乡是乂安省的一个边境地区。实行两级政府模式的最初几天,气氛十分热闹。据介绍,该乡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相当同步,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自动编号系统和详细的指示牌,方便群众办理各种手续。
Tri Le 公社由 Tri Le 和 Nam Nhoong 两个旧公社合并而成,目前拥有 14,000 多人,其中 90% 以上是少数民族,例如 Mong、Thai、Kho Mu,这些族群以前在获取公共服务方面面临一些障碍,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自信地完成行政程序和记录。

7月3日,家住那兰村的梁氏玄女士(1969年出生)带着孙子来到乡人委会,为即将入职的公司办理文件认证。在乡干部的热情指导下,她兴奋地说:“我本来就不识字,来到这里后,叔叔阿姨们一步一步地教我,帮我写申请表、审核文件,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现在我再也不怕办手续了!”

芒龙村村民瓦巴迈先生骑着摩托车,行驶近26公里,来到乡人民委员会总部办理文件认证,他也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虽然路途遥远,但现在办文件真是太轻松了。以前,我得从早到晚跑到区里去排队。现在,我可以在乡里直接办理,官员们都很热情,而且能清楚地回答我的任何问题。”
克服语言障碍

周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进雄补充道:“高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习惯非常特殊。人们早上6点到10点就去田里干活,10点才回乡办手续。有时早上人很少,但到了中午就人满为患,导致非工作时间的工作量增加。不过,为了不让大家空手而归,乡里还是会安排工作人员在非工作时间接收和处理群众的证件。”
在Tri Le乡,为了克服乡合并后的语言障碍,当地成立了一支由12名成员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其中包括懂蒙语、泰语和Kho Mu语的当地官员,以便在人们办理手续时能够轻松沟通并了解他们的需求。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三乐乡公共行政中心主任吕青龙先生表示:“由于高地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在实行两级政府制度的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民众来到乡里时,有的没有带身份证,有的没有带手机,或者还没有在VNeID应用程序上进行电子登记。有些人填错了申请表,或者在下班后才提交手续……但当地官员总是竭诚提供帮助,毫不犹豫。”

可以看出,在全国乃至义安省山区乡镇推行两级政府模式已初步显现成效。文件接收和处理均在当地进行,民众节省了时间和出行成本,尤其是在办理行政手续时不再感到“犹豫不决”。尽管在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基础设施或生活习惯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凭借政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及民众的积极配合,这一模式正在为义安省山区民众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开启一个更加贴近民众的公共行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