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文化的“火种传承”

April 3, 2012 15:08

(Baonghean)- 2011年12月31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义安戏剧歌舞团的基础上成立义安民族歌舞团。面对逐渐消失的危险,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可以为山区非物质文化价值的保护和弘扬做出贡献。

民族歌舞团团长郑光顺表示:民间音乐和舞蹈是我省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社区活动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信仰息息相关。为了保护和弘扬珍贵的文化价值,乂安省歌舞团在成立之初就探索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何既出色地完成任务,又能保证团员、工作人员和演员的生活。挖掘和弘扬民族地域特色,将民间歌舞搬上舞台是乂安省歌舞团的工作重点。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帮助歌舞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作了许多充满乂安省文化特色的音乐舞蹈节目,许多通过新剧种展现现代主题的剧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乂安民族歌舞团表演。

每年,联盟除了开展服务全省政治任务的节目外,还积极策划组织省内外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旅游活动,推出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如:《烧石灰窑的姑娘》、《克良和通龙舞》、《象坎节》、《笛声迎春》等,节目素材取材于泰国各民族的民歌;《迎媳妇》、《勒勒勒图勒》、《村里迎新娘》(苗族)等。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民族的文化特色面临巨大挑战,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在此情况下,文化体育旅游厅已向省人民委员会提请成立义安省民族歌舞联盟。因此,自2011年11月31日起,义安戏剧舞蹈团正式改组为山区民族歌舞团,其职能和任务如下:维护和弘扬义安文化特色;研究、收集和发展义安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具有义安文化特色的专业艺术项目;组织演出服务省内外民众,尤其优先服务边远、偏远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此外,歌舞团还与各组织在研究、创作、演出、收集和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弘扬义安文化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和义安山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


该团合唱团队长、歌手明心表示:“虽然山区演出预算有限(200万越南盾/场)、车辆、音响等专用设备不配套等诸多困难,但团里兄弟们的精神始终是准备好把歌声带给人民的。希望省里能出台更多合适的机制和政策,鼓励和激励艺术演员队伍。”


为了满足新的要求和任务,自年初以来,该团除了在新祺、安山、杜良等县服务30场演出外,还成立了新的研究收藏部,逐步调查、整理艺人名录,研究、收集、保存和发展泰、蒙、土、高木、乌都5个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舞蹈旋律。成立了7至15人的特技表演团和表演队,专门为本省边远、偏僻和特别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表演,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专业艺术节目的欣赏。同时,建立机制,鼓励和优先选拔少数民族子女或对5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入了解的干部。

定期组织山区考察,并开设营地,创作山区题材的歌曲、舞蹈和音乐。此外,配合教育培训部,将山区民族民歌引入学校,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少数民族儿童开设音乐和传统乐器演奏班。尤其要加强对义安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宣传、推广和介绍,让更多海内外民众了解并共同保护和弘扬民族宝贵文化遗产。


清水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义安文化的“火种传承”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