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帮助穷人
胡友丹先生总结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开展“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3号指示两年来的工作,并作为先进典型代表代表全省数万农民出席省级表彰大会,对此他深感荣幸。他出身贫苦农民,在琼文乡农民协会工作近15年,始终致力于帮助农民有效经营,增强会员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
(Baonghean)-胡友丹先生总结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开展“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3号指示两年来的工作,并作为先进典型代表代表全省数万农民出席省级表彰大会,对此他深感荣幸。他出身贫苦农民,在琼文乡农民协会工作近15年,始终致力于帮助农民有效经营,增强会员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
从无到有
谭先生1968年出生于琼云(琼吕)乡的一个大农户。20岁时,他结婚搬了出去。“那时我们一无所有,只有一块荒地和一间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小两口的生活充满艰辛。后来,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困难更是接踵而至。我们心想,如果只是埋头苦干,不去闯荡,不敢想,不敢做,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谭先生回忆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把养牲畜、卖掉每一公斤大米、玉米、红薯……攒下的钱都投入到了饲料生意中。他跑遍了河内、海防、太平……直接与工厂洽谈,成为一级代理商。他家的代理商平均每月为乡里和周边地区的农民提供约40吨饲料。
2008年,随着当地建筑业开始发展,他投资购置机械设备,生产贝壳砖。目前,他拥有5台贝壳砖成型机和3辆货运卡车,为50名当地工人创造稳定就业岗位,每名工人每月收入250万至600万越南盾。每年扣除各项开支后,他的净利润约为4亿越南盾。在生产经营良好运动中,他荣获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奖状;并受到越南农民协会中央委员会的嘉奖和表彰。随着经济发展,他更有条件帮助贫困户,参与社会活动。
胡友坦先生和贝壳砖厂。
尽心尽力帮助穷人
我们拜访了阮春潘(Dau Xuan Phan)先生家(琼文村15号村),当时他们全家正商量着盖新房的事。潘先生家是乡里最贫困的群体之一。除了四个年幼的孩子,他还要照顾年迈多病且患有痴呆症的母亲和一个残疾的妹妹。这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四层房屋如今已严重破损,木材被白蚁蛀蚀,地基下沉,墙体一侧坍塌。几个月来,他们一家一直不敢再住在这栋房子里,只能暂时搬到叔叔家住,用防水布做饭和生活。拥有一栋坚固房屋的梦想,对于他们一家来说,太遥远了。
了解潘先生家的状况后,胡友谭先生决定资助潘先生建造房屋所需的全部砖块,并指导他办理了从政策银行贷款3000万越南盾的手续,用于建造新房。潘先生感动地说:“房子破旧不堪,我不敢想建新房,哪里有钱?谭先生的帮助,就是对潘先生家下定决心建房的坚定支持……”。今年6月,潘先生家将开始动工建造新房。
此外,谭先生每年还为面临辍学风险的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为特困学生赠送书籍、购买校服、赠送自行车。仅2012年,他就自掏腰包为公社特困学生资助550万越南盾;为贫困户赠送存折;为残疾儿童送去几十份礼物……他秉持“送鱼竿不如送鱼线”的理念,为当地闲散工人创造条件到自己开办的蛤蜊砖厂工作;积极为贫困户提供现金、材料、品种等无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每年,他直接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琼文乡农民协会主席,他还动员和号召会员们携起手来,为帮助贫困户贡献力量。仅过去两年,琼文乡农民协会就捐款5300万越南盾,帮助2户贫困户修建房屋;向政策性家庭捐赠11本存折;向4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谈及自己的工作,他谦虚地说:“作为一名‘农民’,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农民的艰辛。他们有意志、有决心、有干劲,勤劳肯干。我为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为他们创造贷款、物资和种子的条件,正是他们奋起反抗的‘催化剂’……被誉为追随胡伯伯的典型代表,这既是骄傲,也是责任,我要努力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帮助周围的人们……”
文章和照片:DUY 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