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雄武教授:知识分子很多,但有用的发明创造却不多。
(Baonghean.vn)——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的价值,但其巨大的弊端在于,知识仅仅沦为书本知识的堆砌,对经济发展贡献甚微。尽管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教与学理念已发生巨大变革,但旧有的模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发展。即便你通过了考试,最终也只是掌握了一些空洞的词汇。
如今,我们常常谈论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事实上,知识的质量才是决定性因素,知识创造技术来辅助人类,而不是技术决定发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弗早在近30年前就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做出了预测。他撰写了三部著作,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农业文明,到以机械取代体力劳动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再到以信息机器辅助脑力劳动为主导的信息文明。阿尔文·托弗还运用了与技术相关的人类劳动变革规律来预测信息社会的运行规律。
硅谷是许多知名科技公司的所在地。(来源:wrenchinthegears.com) |
阿尔文·托弗的预言使美国拥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他决定放弃这些资源,转而专注于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时至今日,全世界都知道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是科技的“孵化器”,被视为孕育所有创业理念的沃土。
放眼全球,工业化国家已步入信息时代,许多新晋亿万富翁凭借简单却高效的创业理念应运而生。微软收购了IBM的DOS操作系统,转而开发Windows;谷歌凭借其搜索引擎让人们对其产生依赖;苹果的目标是让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亚马逊最初从在线图书交易起家,服务于拥有书籍却不需要的人和需要书籍却买不起的人……工业领域的亿万富翁们已经将“优势”拱手让给了信息领域的亿万富翁们。
自革新开放以来,我党一直强调教育培训和科技是发展的关键要素。党的第八届中央第二次代表大会印发了《关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教育培训发展战略方向和到2000年的任务的决议》。回顾2000年,这项至今仍被视为“关键”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成效甚微。教育培训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内容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反谚语“重数量轻质量”来概括。
2013年11月4日,在党的十一届八大上,通过了《关于教育和培训进行根本性、全面性创新的决议》。决议名称简洁明了,措辞却十分有力,如同对国家教育和培训体系重建的雄心壮志。至今,该决议已实施近十年。然而,形式主义和成就主义的弊病依然存在。学校、教室、学生和教师随处可见。博士、硕士、工程师、博士的培养目标设定得过高,远超实际需求。知识分子众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却寥寥无几。
我在波兰学习和研究了八年,于1988年底返回越南。当时,我正在考虑是留在越南工作,还是去国外从事科研,因为那里的科研条件更好。我向一些外籍教师倾诉了我的犹豫。后来,一位仍然把我当朋友的人坦率地说:“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越南人喜欢出国工作,那我离开祖国又能去哪里呢?” 我不再犹豫,第二天就买了回国的机票……
当时在国内,党也决定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一种更加“开放”的思想,但困难依然无处不在。不仅经济生活依然十分贫困,教育和培训也面临着另一种困境。越南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从单纯地广泛而深入地学习文字,转变为培养能够在逆境中发挥创造力的人才。我致力于开拓一种与科技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信息时代的知识分子。
![]() |
插图:Giaoduc.net.vn |
1992年,我因科研成果被国家授予教授职称。此后,我指导过国内外众多院校的博士论文。因此,我对越南的教育方法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异非常了解。
我国有很多机构,一个博士论文题目在一个地区答辩成功后,转到另一个地区也能“成功”,毫无创新可言。我仍然认为这类论文与“克隆”无异。一个地区一篇成功的论文,在其他很多地区也能照搬,这就足够了,可以培养出500多名医生(全国共有500多个地区)。真是令人痛心!
在评审博士论文时,我始终只关注一个问题:这篇博士论文提出了哪些新观点?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对很多人来说却很难,他们仍然需要找到创新的方法。然而,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探究这些创新如何帮助人们,那就更难解释了。
如今我国急需培养大量医生,实际上医生也很多,但真假混杂,难以辨别。过去人们常常需要“寻师求师”,有些人寻觅许久却找不到老师,于是感到失望,认为这是运气不好。
关注第一代入学儿童,他们纯真的童年需要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却被强迫背着厚重的书包去上学,而书本上的文字对孩子来说大多毫无意义。认为当今世界知识过剩,所以必须大量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学习何时才能跟上生活的发展?我们需要教孩子们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从而筛选出正确信息,剔除错误信息。这样,孩子们才能轻松融入信息时代。
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并非那些难以想象的知识。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很多时候,为了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我们制定法律,却忘记了道德是人性的核心,而道德一旦根深蒂固,便会成为文化。
谈论我国当今教育和培训的不足之处,恐怕无穷无尽。事实上,有钱人花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却乐在其中。他们出国后便定居下来,把国家的生计留给了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目前尚无合理的解决方案。
越共十三大制定了越南到2045年建成高收入工业化国家的政策。我们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正如许多邻近的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那样,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利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高科技作为驱动力。
当前教育培训质量难以完成“脱困”任务,必须紧急监督落实党的十一届六大关于教育培训根本性、全面性改革的第29号决议。教育培训部需要拆分为独立的教育部和培训部。两者都涉及教与学,但对于人生有起有落的成年人来说,与刚刚踏入社会的懵懂孩童截然不同。写到这里,我不禁暗自思忖,或许我们应该选择像义静省这样的教育重镇,打造越南的硅谷,扶持初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