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即将测试汽车和摩托车的硬车道分离。
预计6月份,河内市建设局将在范文同街、武志公街和日新桥街设置硬车道,将汽车和摩托车分开。
河内市建设厅副厅长陈友宝表示,经研究,这些路线交通不拥堵,道路足够宽阔,具备分道条件。
车道分离有望提高交通秩序、通畅度和安全性,减少拥堵和事故。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交通参与者轻松识别并在正确的车道上行驶,避免高峰时段的拥挤。
陈友宝表示,车道划分将分项目实施,有序推进。范文同线宽93米,两侧各设6车道。武志公线宽57.5-64.5米。日新桥宽33.8米,双向8车道。实际上,这些线路在交通高峰期并不算拥挤,但仍然占用了车道。

交通专家潘乐平博士指出,在武志公路、武志公路、日新桥等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和摩托车混行非常危险。虽然有实线和标志指示正确的摩托车车道,但没有硬质隔离带,当摩托车车道拥挤时,有些人会主动侵占汽车车道超车。由于许多摩托车驾驶员随意改变方向,不注意安全,与汽车混行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潘乐平博士表示,使用硬质隔离带分隔车道是提高交通安全和质量、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问题是,这种模式是否应该在河内所有街道上推广?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姜金涛博士表示,车道分离的目标是减少事故和拥堵。然而,车道分离必须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每个方向的路面必须足够宽,至少有3条车道(1条摩托车道,2条汽车道)。
第二,交叉口间距不宜过短。应在交叉口前约300-500m处、交叉口后约200-300m处设置车道混合导流段,用于车辆汇合。两个车道混合段总长约800-1km。当两个交叉口间距不超过1km时,不应设置摩托车和汽车分道。
潘乐平博士希望河内能够复制这一模式,但严格的车道分离取决于每条路线的具体情况。在两侧车道少于两条的路线上,车道分离会导致交通拥堵加剧。尤其是在交叉路口较多的路线上,由于车辆混杂,车道分离会非常困难。
随着道路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潘黎平博士建议,在狭窄的道路上划出一条右侧道路,供摩托车通行,宽度约为1.5至2米,不必达到3米。右转车辆可以进入该车道,在此车道上直行或左转则属于违规行为。他认为,这有助于逐步形成交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