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两辆坦克驶入独立宫
当老兵们再次来到博物馆看390号坦克时,却被“考核”道:“你们确定这就是1975年4月30日中午撞上独立宫正门的那辆坦克吗?”
2012年,两辆T59型390号坦克和T54B型843号坦克被认定为国宝。在抗美战争中,这两辆坦克隶属于第二军第二03坦克旅第一营第四连。
390号坦克目前在装甲博物馆(河内黄国越)展出,旁边还有数十辆锈迹斑斑的坦克。这辆坦克的牌照清晰可见,炮塔完好无损,还留有参加过战役的弹痕。尽管经历了多次战斗和展览,这辆坦克仍然能够正常启动,性能良好。
![]() |
这辆独一无二的390型坦克目前正在装甲车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HP |
843号坦克现藏于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奠边府第28B号),摆放在1975年胡志明战役照片的醒目位置。由于油管和电池老化,这辆坦克已无法继续使用。为了减少炎热潮湿气候的影响,博物馆工作人员每天和每年都会对其进行清洁和维护。
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官员曹世缘中校说:“经过多次维护,843号坦克几乎恢复了原貌,只有一些生锈的部件和小细节需要更换。2014年12月,该车重新喷漆。技术委员会必须找到合适的油漆来源和颜色,因为如果油漆类型不对,车辆原有的漆层就会被破坏。”
舆论一度怀疑,撞上独立宫正门的是哪两辆坦克?最后,法国女记者弗朗索瓦丝·德穆尔德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并拍摄到了390号坦克冲破正门,进入独立宫的画面。
1975年4月30日上午,4连编队的两辆坦克深入敌后,越过氏义桥,为第2军部队开辟了进军独立宫的道路。390号坦克车上,有4连政委武登全中尉、车长;1号炮手吴西元;2号炮手黎文方和驾驶员阮文塔,跟随连长裴光胜的843号车,向独立宫大门驶去。
当时,领头进攻的843号坦克撞上了王宫的侧门,陷在了原地。紧随其后的390号坦克立即冲锋上前,撞破了王宫的正门。裴光丹连长跳下843号坦克,跑到王宫屋顶上,降下了越南共和国军的旗帜,挂上了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
![]() |
1975年4月30日,390号和843号坦克上的士兵是首批抵达独立宫的解放军。摄影:弗朗索瓦丝·德穆尔德。图片由LSQS博物馆提供。 |
事件查明真相后,时任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馆长的黎马良少将向国防部总政治局报告,请求将正在第二军第二03坦克旅使用和训练的390型坦克移至博物馆,与843型坦克并列展出。
“我的意见得到了上级的同意,但在与装甲部队合作时,军团司令段生香少将表示,他想保留390型坦克,并将其放在博物馆展出,为军团官兵、人民和国际友人进行宣传教育”,梁将军说。
在进入博物馆之前,390坦克还陪伴战士们沿着解放军的前进路线,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全国之旅。这是中国根据苏联T54A生产线生产的中型主战坦克,于1969年提供给越南。此行途中,阿罗村的390型坦克参加了解放顺化—岘港的战斗,并于1975年4月30日中午成为第一辆撞毁独立宫正门的车辆。
视频:装甲车博物馆文件
。
抗美时期,390型坦克继续参与保卫西南边境的战斗,在柬埔寨执行国际任务,随后登上舰船,渡海北上,参加保卫北部边境的战争。1980年,该车及连队驻扎在北江省,作为训练车辆投入战斗。
1999年,装甲兵团为博物馆揭幕时,曾邀请坦克上的士兵前来参观,并辨认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坦克乘员“质问”道:“你们确定这就是1975年4月30日中午撞上独立宫大门的那辆坦克吗?”
炮手吴士元(Ngo Sy Nguyen)详细地介绍了这辆车的识别特征,比如炮塔左侧至今仍留有两处约一厘米深的弹痕。炮塔表面,在焊接处固定后的正后方,还有一个手掌大小的炸弹碎片留下的凹痕。每个凹痕和车辆的序列号都与老兵描述的完全一致。这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打开门,让参观者再次观看这辆车。“这辆车虽然是新喷漆的,但它自1972年以来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怎么能忘记它呢?”阮先生分享道。
Z153工厂厂长、原技术军官黎春庆上校曾参与390号坦克的检修工作。他表示,1999年,Z153工厂技术部门接到命令接收这辆坦克进行维修。技术团队深知这是一件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文物,因此尽量保持坦克的原始状态,只更换了一些常见的损坏部件。
经过近两个月的维修,该车被交由201大队运输至博物馆,运输队不得不使用专用车辆将这件重达36吨的文物运回展示现场。
![]() |
843号坦克上载着裴光丹上尉——1975年4月30日上午11点30分,他把国旗插在了独立宫的屋顶上。图片来源:HP |
随390坦克进入独立宫的还有843号T54B坦克,该坦克由前苏联制造,在抗美战争期间提供给越南。越南回归纪念日结束后,843号坦克奉命接管芽庄港(现芽荣港),随后开往龙平坦克库,随后被送往河内参加越南回归纪念展览。
展览结束后,843号坦克返回第203旅执行训练任务,直至1979年才被带回博物馆展出。
2011年,在准备该坦克列为国宝的档案时,博物馆邀请了见证人来证明这辆坦克是真正的文物。坦克车组成员,包括车长裴光丹、二号炮手阮文祺和驾驶员吕文和(一号炮手泰巴明已于此前去世),再次与他们的“老朋友”重逢。
昔日的士兵们清楚地记得,消防车司机在更换机枪弹匣时,右侧方向盘的塑料旋钮被撞出了一道划痕。卡车后部的挡泥板在长山森林转弯时被撞变形。卡车前部直径3厘米、深1厘米的凹痕,是美军在Nuoc Trong基地用12.7毫米机枪射击美军步兵时,从卡车前部射出的子弹造成的。现在,那块子弹碎片还留在阮文祺先生的手腕上。
40年过去了,这两辆坦克虽然不再执行战斗任务,但仍然在博物馆里向下一代传递着历史知识和自豪感。最近,一位年轻人问390号坦克上的炮手吴士元,历史没有提及驾驶390号坦克的士兵,只在4月30日纪念日才想起这些坦克,他是否感到难过?
“对我们来说,哪辆车先到哪辆车后到已经不重要了,没必要争功争责。历史给了我和我的队友们一个荣耀的时刻,因为我们最早到达了西贡,在祖国统一的时刻。所以我们比那些在去西贡的路上牺牲的队友们幸运、幸福。”他回答道。
据越南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