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有两个家庭,其中有5个兄弟都参与了革命活动。
(Baonghean.vn)——自从共产主义组织和越南共产党诞生以来,乂安省就有许多家庭和众多成员参加了革命活动。有些家庭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参加了革命斗争,却被敌人俘虏、监禁。
仁厚村的故事
来到南山乡(杜良),当地人向我们讲述了仁厚村阮文牛(又名阮文海)一家的案例。他们家有5个孩子参加过革命活动,其中4个被列为革命老兵。通过学习《南山乡党委史》和阮文家谱,我们了解了这个颇为特殊的家庭的一些情况。
1906年,阮文牛先生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邦塔,但他并未接受。阮文牛先生和妻子育有五个子女,他们学习成绩优异,顺利通过考试,积极参与祖国的革命运动,贡献力量。
![]() |
阮文贵先生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老将。照片由阮文贵供图 |
长子阮文贵(1887年生)于启定三年(1918年)考中三长,保大三年(1927年)任吉岸县吏。1929年,他因涉嫌参与共产主义运动而被判处五年徒刑。刑满后,他回到家乡继续活动。
阮文贵先生的弟弟阮文柱(生于1889年)于清泰八年(1906年)考中进士。他继承兄长的衣钵,没有成为官宦,而是开办班授课,并积极参与地方革命活动。后来,阮文柱先生被党和国家授予革命老兵的称号。
阮文牛先生的三儿子阮文伦先生(生于1908年)年轻时充满热情,思想进步,与当地人民一起反对高额赋税。阮文伦先生自幼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于1925年出国到泰国工作。
![]() |
阮文伦先生和阮文柱先生在生前被追认为革命老兵。照片由阮文伦先生提供 |
当时的任务是学习政治,并动员旅泰越南人发展经济,为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奠定坚实的基础。1931年,阮文伦先生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几年后,他被派回家乡继续活动,并参与领导了1945年8月在当地举行的总起义。
革命成功后,阮文伦先生继续致力于合作社建设运动,被追认为革命老兵,于1991年逝世。目前,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着阮文伦同志在泰国从事革命活动时用来存放文件的皮质公文包。
![]() |
南山乡(Do Luong)仁厚村的一棵古榕树。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1930-1931年),红色的镰刀锤子旗就悬挂在这里。摄影:Huy Thu |
阮文渊先生(1911年生)继承家族传统,早年投身革命活动。他积极参与义静苏维埃运动,于1930年被敌军俘虏,流放至广义省,20岁时在狱中殉职。阮文渊先生被追认为烈士(1930-1931年),是一位老革命干部。
最小的弟弟阮文成(1912年出生)也追随哥哥们的脚步,早早投身革命斗争,与四哥阮文渊同时被捕。阮文成先生被关押在荣市监狱,刑满释放后,回到家乡待了几天,便在未满19岁时去世。
不愧是 Cat Ngan 人
四年前(2016年),我们有机会前往清章县吉文乡参加原清章县委书记陈友黄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对陈友黄先生家族的革命传统深表敬佩。因为陈友黄先生(陈友黄先生的生父)的四个孩子,从党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党的队伍。
陈友黄先生(常称古文)夫妇育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分别是陈氏弟、陈友莺、陈氏雪、陈友营和陈友君。陈友营是五个兄弟姐妹中品学兼优的,考入荣市国民学校。他和同学们很快受到启蒙,投身革命斗争。
![]() |
陈友营先生儿媳范氏桃(左)讲述家族的革命传统以及家乡吉湾(Thanh Chuong)。照片由桃园县政府提供 |
阮春福先生与好友阮进(后来担任乂安省委第一书记)和黄陈深(音译)共同创立了乂安学生会,领导学生运动。法国殖民者发现后,将革命积极分子驱逐出校。
陈友营回到家乡,召集了30名吉岸公社青年,在溪长县建立了“沙洲营”。1929年1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吉岸支部成立,陈友营先生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万先生家成为革命活动的基地,许多临时地区和省党委的干部都在这里工作,如:阮风色、黎越传、黎春道、阮莲、阮平……。家中的5个孩子都参加了抗法斗争,其中4人在1930年至1931年间成为党员。
![]() |
吉文乡(Thanh Chuong)官员和居民观看纪念陈友营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文件。图片来源:Dao Tuan |
陈友营是清章县首批入党者之一,曾任吉岸支部书记。陈友莺和陈友君曾担任红色自卫军负责人。陈氏雪是清章县首批入党的女性之一,在1930年9月1日的游行示威中,她高举镰刀锤子旗,领导吉岸游行。
1930年5月1日示威游行后,万先生一家被法国殖民者列为危险集团,并不断对他们进行恐吓。1931年1月,陈友营先生被中共义安省委任命为清章县委书记,同年4月调入省委。
1932年6月,陈友营被敌军逮捕,判处终身监禁,并被流放到老堡监狱。与此同时,陈友营的另外两个儿子陈友莺和陈友君也被判处终身监禁,并被流放到邦美蜀监狱。陈氏雪夫人也在多良被捕,并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 |
今天的 Cat Van 公社(Thanh Chuong)一角。照片:越南儿子 |
1942年12月5日夜,陈友营与战友们越狱,返回家乡重建革命根据地。1945年4月5日,在从永江根据地前往江山(杜良)的途中,因与法国士兵发生冲突,在祖国即将获得独立之际牺牲。
1945年八月革命后,陈有莺先生和陈有君先生越狱后继续工作,参加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斗争,是深受同志和同胞爱戴的老革命干部。
可以说,阮文牛先生一家和陈友黄先生一家为弘扬祖国乂安的爱国革命传统,为革命胜利,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独立、自由与和平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