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地方政府运行两周回顾:开拓创新,强势转型
两级地方政府运行两周后,义安省基层收到了积极信号。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乡镇一级,明显展现出创新精神和强劲转型。在任务日益繁重的背景下,该省正在同步实施各项措施,提升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执行力。

当公社级别创新、转型
黎春香先生从乡政府服务中心走出,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并不是因为手续办得轻松,而是他明显感受到政府为民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曾任兴田公社老战士协会副主席,在兴田公社、南吉公社、南江公社、春红公社和金莲公社合并为新的金莲公社的过程中退休。
当得知政府刚刚颁布了2025年6月15日第154/2025/ND-CP号议定,自2025年6月16日起生效,对精简人员、提前退休、辞职对象群体作出了明确规定后,黄先生主动前往公社办理相关手续。
虽然新的公社总部距离他家有5公里多,比旧的洪仙公社所在地还要远,但他仍然完全同意和支持政府改组。

对他来说,有了新的运营方式,距离就不再是问题了。“流程清晰,流程透明,员工敬业,”他简短而自信地分享道。对于一位在基层政治体系中扎根多年的前干部来说,这份信任不仅仅是个人满足,更是寄托着巨大的期望。
在万安乡,在合并南丹镇和春化乡、上新禄乡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行政单位也遵循了这一轨迹。
7月中旬,我们见到了阮仲南先生(来自旧春化公社),他是一名四分之一级残疾老兵,正在公社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政策手续。
“当他们知道我是战争伤残人士时,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办理了手续,我只是坐着等待结果,”南先生说。
南先生的优先待遇并非个人特权,而是现行诸多法律文件确认的一项法律原则的体现:战争伤残人员在办理行政手续时享有优先待遇,享受早期接待、专门指导、费用减免等支持,尤其受到尊重和感激。

我们目睹的黄先生和南先生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两级地方政府正式运作后在义安省蔓延的一场大规模、明确的运动的体现。
不难看出,公社层面的剧烈变革不仅仅停留在机构重组、行政边界调整上,而且深入到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特别是服务态度上,清晰地体现出新的治理理念:政府服务而非管理,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中心,以服务效率为衡量标准。
机器创新共同提高执行力
至此,义安省与全国一样,正式实行两级地方政府制度正好两周。
时间不长,但足以看出转型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公社一级,其权力已经分散,并被赋予了更多以前属于区一级的职能和任务。
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和公务员队伍能够迅速适应压力更大、任务更多、对素质和技能要求更高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在宜安省第十八届人民议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许多代表要求省人民委员会加强对乡镇干部和公务员的专业技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培训、数字化转型技能培训以及新法规的更新。

会议召开后,省领导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实际要求,迅速部署帮扶基层措施。
省委书记阮德忠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黎鸿荣同志直接视察了解平原、山区多个公社的情况;从由多个旧行政单位合并而成的公社到保持同一行政边界的公社的情况。
督查的目的不仅是检验运行效率,更是为了及时排除现实障碍,坚定全省深入基层的政治决心,确保机关工作快速顺畅、稳定、有效运行。

根据实际情况,省人民委员会已指示财政部发文,要求地方全面汇报购置设备、维修、翻新和升级办公楼所需的资金需求。近期,我省将从中央预算中拨款1410亿越南盾,用于支持各乡、坊。
对于较大的需求,例如:信息技术设备投资、总部装修改造、数字化转型等,财政部门正在汇总分类,按优先顺序向中央提出建议,同时平衡各省预算,按照重点投入、避免分散的原则予以支持。
当前,关键问题之一是乡镇级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科技部部长阮贵灵表示:“网络运营商和电信单位已安排人力资源在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值班,‘手把手’指导,陪同乡镇级干部学习技术知识,熟悉新流程。此外,科技部还制定了计划,将组织对乡镇级信息技术专家进行深入培训。”
特别是,为加强省与乡两级之间的联系,义安省正在加紧完成智能运营中心(IOC)建设,预计于2025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发挥技术桥梁作用,帮助政府与民众及时互动,同时统一管理各级行政活动。

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黎鸿荣指示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室配合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为乡级干部和公务员举办各领域的专题培训会议。
培训内容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问答、手把手的形式,帮助基层干部不仅读懂法律、掌握流程,更懂得如何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义安省积极主动的审查、重点投入、切实组织培训、及时实施技术支持系统等都体现了其积极有序的参与精神。
如果继续保持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将是两级地方政府机构真正有效、高效运作的重要基础,不仅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