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洞——20岁年轻人长生不老的地方
就在45年前,这里,数百名军人、前线劳动者和青年志愿者(TNXP)……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倾注了他们全部的青春热情,为维护前线道路交通而牺牲。其中,有33名青年志愿者英年早逝。
(Baonghean)-就在45年前,这里,数百名军人、前线劳动者和青年志愿者(TNXP)……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倾注了他们全部的青春热情,为维护前线道路交通而牺牲。其中,有33名青年志愿者英年早逝。
火箭洞——位于义安省琼吕县黄梅镇(距1A国道约800米)的一处圣地,承载着悲壮的战争故事。这里供奉着33位青年志愿军,他们的牺牲如同一首不朽的乐章。火箭洞遗址和铁道烈士陵园刚刚被文化体育旅游部于2011年4月27日以第1410/QD-BVHTTDL号决定列为国家历史遗迹。
回顾历史,在南方战场“专战”战略失败后,美帝国主义制造了永北事件(1964年8月5日),作为对北方进行破坏性战争的借口,重点攻击后方,企图切断南方战场的补给交通线。
为了迅速支援南方战场抗敌,除了公路、水路和江河运输之外,我党和国家还提出在敌军猛烈进攻条件下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线路优势的方针。因此,在接收支援越南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运输部门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后,交通运输部于1965年4月27日成立了C271部队、第27队,共有150名同志,隶属于铁道总局,以满足保卫铁路要道和生产石材的需要,迅速满足清化—荣地区交通保障工作,重点是巩固乂安省琼鎏县黄梅阵线。
C217部队被划分成多个小组和小队,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例如:疏浚黎运河;在黄梅车站装卸货物;保卫从溪诺兰到黄梅桥的铁路和公路安全……其中,第四小组有38名同志,他们的任务是采石,以便在美军炸弹袭击铁路时及时修复问题。他们是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来自承天顺化、义安、清化、河南、宁平、太平等省份的贫困农村地区……
1965年,清化—义安铁路青年志愿军凭借所取得的成就,荣获胡伯伯的嘉奖信,并荣获竞赛旗。信中写道:“谨此致清化—义安铁路项目团员们。党和政府在五年计划中决定重建清化—义安铁路。劳动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代表你们接受了这个项目,并请求将其命名为:青年铁路项目。你们自告奋勇地参与这项工作,践行了‘哪里需要青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的口号。” 叔叔热情地赞扬了你们,并叮嘱你们:要紧密团结,要帮助工作岗位上的同胞;要热爱竞赛,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要热心于技术创新,做到多、快、好、省;要多劳动,多学习文化……叔叔为你们颁发清化—义安青年轮值奖旗……祝你们幸福安康,积极参加竞赛,取得更多成就。”
1966年4月28日,C271部队四队正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工作气氛紧张而激动。上午9点左右,当四队正在搬运最后几块石料,准备完成剩余的铁路路段时,突然警铃大作,谭队长立即命令队员撤退到避难所。和上次一样,全队为了躲避炸弹,逃进距离工地30米处一个熟悉的山洞。当大多数兄弟都进入山洞后,敌机突然俯冲下来,投下了一连串炸弹,震动了整个地区,随后一连串火箭弹击中了洞口。洞口完全坍塌,到处都是碎石,把洞口都堵住了。杜女士正要去山洞躲避,却被大队的冲力推进了旁边的弹坑。
美军轰炸一停,周围的工人队伍便迅速赶到现场搜寻,却只见整个洞区浓烟滚滚,尘土飞扬,树木倒塌,洞口被堵。支援部队和采石工人竭尽全力搜寻和挖掘。搜寻尚未结束,美军飞机又返回投掷炸弹,迫使搜索部队撤退到安全的地方。当晚,美军停止轰炸后,青年志愿军各部队、士兵和采石工人聚集在洞口,用锄头、铁锹和撬棍奋力挖掘,寻找任何幸存的队友。第二天清晨,洞口被打通了一部分。进入洞内,看到令人心碎的一幕,众人泪流满面:32具尸体横卧在洞口,无一幸存——这些十八九岁的男女英雄壮举(只有陈氏宮女士……)[1]她被送往河内治疗后才得以存活,但由于伤势过重,于1966年8月去世。这些男男女女在二十岁时的牺牲,在英雄的土地上已成为神圣的事件,他们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2001年,黄梅石材企业规划修建了铁道烈士陵园,安葬着32名志愿青年,并修复了石洞,在洞前立起了纪念碑。2003年,劳动荣军与社会部将C217部队第四团33名志愿青年认定为烈士,并颁发国家表彰证书。2011年,文化体育旅游部将1966年4月28日在黄梅的C271部队志愿青年纪念地,包括火箭洞和铁道烈士陵园,列为国家历史遗迹。
在地下33名青年志愿军集体鸣放的回声中,我俯视着金岳山脉脚下,看到桉树林浓荫蔽日,曾经的弹坑也重新恢复了绿意,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把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敬爱的越南祖国。
阮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