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公顷稻田被浪费。
(冯宪光)截至目前,我省夏秋作物种植计划已结束,只剩下少数地区被纳入种植日历,生产过程也逐渐进入尾声。然而,走在兴原县、南丹县、宜禄县、清章县、荣市等县的许多田野上,不难发现许多稻田仍然光秃秃的,没有被人种植。
荣市义莲乡13村的阮氏琉阿女士站在田里,茫然地说道:“今年夏秋收季,我家有两丈多的地没法耕种。多年来,我们家冒着风险插秧,但到了收割的时候,却只剩下水了。不仅是琉阿家,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农户,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得不‘弃田’。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要么地势低洼,雨季经常被水淹;要么地势高洼,很难取水灌溉。”
兴原县农业局局长潘文长表示:“鉴于2011年夏秋作物的实际状况,兴原县近800公顷水稻因开花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而受灾严重。因此,今年(2012年)夏秋作物,该县将采取以最高安全性为目标的生产组织方针。具体而言,将动员民众在水源匮乏的地区停止种植水稻,转而种植豆类、芝麻或其他作物。目前,该县有近150公顷生产用地被废弃,其中兴利乡面积最大,达近50公顷。”
荣市义连乡13号村的阮氏卢阿女士在观看废弃的稻田。
此外,近年来农民普遍存在荒田现象。一些地势良好、灌溉条件有保障的田地,周围也有人正常耕种,但这些田地却荒废了。因为农民觉得现在种地无利可图。从租犁、脱粒、移栽、收割,到种子、化肥、农药等材料的成本,农民每亩稻米要花费140万至150万越南盾。而大米价格低廉,每公斤仅为5000至5400越南盾,具体取决于品种和地区。平均而言,1亩稻米产量为2.5公担。也就是说,农民每亩稻米只能赚120万至130万越南盾。如果将每亩稻米的投资成本与产值进行比较,农民是亏损的。因此,他们可以放弃田地,到城市从事服务业,寻求更高的收入。
同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兴原县、清章县和宜禄县。清章县的许多高地乡,例如玉山、幸福、清水等地,数百公顷的水稻种植区缺水。春祥、玉山等一些经常被洪水淹没的乡,也没有制定夏秋作物种植计划。清章县不种植水稻的土地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在宜禄县,宜芳、宜顺、宜安等乡的近50公顷土地只能种植一种冬春作物。宜芳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玉涛表示:“多年来,该乡30多公顷土地只种植一种冬春作物。由于这片区域靠近宜光水闸,所以在8月初左右,灌溉公司会蓄水以确保冬春作物的灌溉,这样一来,水位就会上涨,导致水稻无法生产。”
面对这一现实,改变上述土地的种植结构和作物种植方式至关重要。对于被洪水淹没的地区,人们可以转向养鱼。对于高地地区,人们可以转向种植玉米、花生、豆类等作物。然而,在地方实施这项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将被洪水淹没的地区转变为养鱼区非常困难,因为投资成本过高(每公顷超过20亿卢比),而且我们的农民仍然很贫困。此外,这些土地仍然分散且面积较小,因此很难规划大面积的堤坝建设和养鱼。” 张先生说道。
张先生还建议国家应支持提高农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对于受洪涝影响的地区,应支持当地居民加快整地和播种进度,以便在雨季来临前尽早收获。此外,还需要加大灌溉渠系统的升级改造力度……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减少目前数百公顷稻田的浪费。
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