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神奇”变身越南货!
由于消费者对劣质中国产品望而却步,很多中国产品被“变戏法”地伪装成越南产品,欺骗消费者。
这些劣质产品凭借价格低廉、贴有越南标签等优势,正在向各地渗透。
PV潜入一家专门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仓库,然后转换货物产地,分销到胡志明市各地。
“魔法”标签!
我们假装是散货买家,在胡志明市和西部省份的集市和传统市场进行销售,经介绍来到位于平盛郡阮熙街的麦女士仓库下订单。仓库面积约300平方米,货物整齐地装在高高的大箱子里。这里聚集了大约20种从中国运来的原包装产品。主要包括家用产品,例如:拖把、充电灯、厨房用具(刀具、磨刀石、搅拌机……)。
Van Gia 品牌拖把在平盛县阮熙街的仓库以预包装盒形式出售。
麦女士和她的丈夫(中国人)年逾30,但拥有近5年专门从事中国商品批发的经验,被认为是目前最大的“伪装”中国商品越南货供应商。他们的商品广泛分布于中部各省至南部地区。
但是,即使贴上自己的品牌,也比不上我们做的品牌。万家拖把、大旺牌按摩器、大宝牌省油垫、太原牌钢刀,这些品牌都“名声在外”快两年了!——麦女士自信地说道。
在麦太太的仓库,买家看过样品后,如果同意,就必须大批量购买整箱,因为她只做批发。为了转产越南产品,通常顾客购买一定数量后,麦太太会提供相应数量的标签,让顾客主动贴上。具体来说,像大宝省油三脚架和太原钢刀这样的产品,在中国的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已经预先印好了越南语信息。其他产品,比如拖把和充电灯,都是以“无品牌”形式进口的,所以转产越南产品时,只需贴上麦太太在越南预先印好的标签即可。
产品标签和包装盒全部用越南语书写,信息非常简陋,违反了标签信息的规定,例如:产品产地、制造地址和进口单位……Van Gia、Dai Bao、钢刀等名称非常“朗朗上口”的品牌并没有完整地说明公司信息,而且它们的产地也不清楚。
畅销
11月21日,我们跟随专门收购中国商品伪装成越南商品在同奈省边和市各大市场零售的T先生,继续前往麦太太的仓库。然而,与以往不同,仓库里的买卖气氛相当热闹。麦太太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各省的订单打来。与此同时,仓库里的两名员工正忙得不可开交,把货物运到汽车站,准备送到顾客手中。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看到20多箱各型号拖把、省油垫(30-50个/箱)被匆匆发往各省,销售协议多为“款到发货”,没有任何相关发票或单据。
“现在是生意旺季,接下来几天我得带几个乡下的弟弟过来帮忙。我有两辆卡车,但只优先服务那些从中部、西原和西部等偏远省份购买大宗货物的客户。至于平阳、同奈等附近省份,我会让我的伙计们把货物送到东部汽车站(平盛郡)和Nga Tu Ga汽车站(第十二郡),然后客户就得自己找交通工具了。” 麦女士说道。平均每个月大约会有一批货物从中国“运”到仓库。
不过,据麦女士介绍,在这个“季节性”的时期,为了满足春节期间客户的订货需求,特别是年底各省盛行的一系列展销会,麦女士会根据商品的不同,每月定期进货2-3次。
据我们观察,仓库里堆放着数千张Van Gia品牌拖把的标签,这些标签被平均分成几箱,并随货出售。此外,还有近百个充电灯正在组装,准备贴上越南标签进行包装。这种灯的纸箱上印着一张非常醒目的图片。然而,上面却没有关于该产品制造商或进口商的任何信息。
粘贴在产品上的标签。
提高质量,提高价格
事实上,近两年来,不少从中国进口的家居产品开始贴上越南标签和品牌,欺骗消费者。
专门从批发商进货到集市销售的Khang说,只要商品有越南名字,就很容易卖,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有些集市持续5-6天,仅伪装成太原产品的中国钢刀就能卖到1.2亿越南盾,利润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的一半。因为目前一套这种钢刀(包括大小三种)的售价仅为2.8万越南盾,但在集市和集市上,售价却被推高了近4倍,达到10万至11万越南盾。
然而实际上,这把标榜“采用地下数千米的太原钢打造”的菜刀,用了不到三天就生锈了。
同样,在批发商仓库购买的拖把产品,原价约15万越南盾,贴上越南品牌Van Gia的标签,售价却高达28万至30万越南盾/个。原本售价2.2万越南盾的省油垫,也翻了一番,因为是Dai Bao品牌,而且夸张地宣称使用后可省油40%,所以售价高达4万至5万越南盾/个(其实,这些只是用来挡风的垫子)。按摩器、充电灯……贴上越南品牌标签,售价也是原来的两到三倍。
据 Tuoi Tre-M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