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救国之路
(Baonghean.vn)——105年前的1911年6月5日,在西贡嘉定市(现胡志明市)芽荣码头,年仅21岁的爱国青年阮必清登上了“拉图什·德·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轮船,寻求拯救国家的出路。
爱国青年阮必成十分敬佩和敬重前辈们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并很快意识到前辈们开辟的道路并不能解放民族,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路,才能重新获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他必须走出国门,去看看法国和其他独立国家是如何发展的,以便回来帮助同胞和国家摆脱压迫和奴役。
![]() |
1911 年的芽荣码头(西贡市)。 |
怀揣着寻找救国新路的决心,年轻的阮必清从藩切出发,克服了严酷的天气,有时甚至因饥饿、疲劳和口渴而晕倒,徒步前往西贡,寻找实现这一愿望的机会。抵达西贡后,阮必清很快找到了一所法国人开办的技术学校,在那里,越南水手们学习航海、货物运输等知识。那段日子里,他经常前往西贡港口。停泊在港口的船只让他感到不安。
1911年6月5日,阮必清登上从西贡港驶出的“拉图什·德·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轮船,自称文伯,请求担任厨房助手。他离开了祖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征程,寻找民族和国家解放的道路。当时,没有人知道,越南人民的命运与这位被历史证明拥有非凡智慧的人物的离开决定息息相关。
从1911年到1920年的十年间,他利用一切机会走遍了世界各地,足迹遍布欧、亚、非、美等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当时最大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法,他停留考察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旅途中,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并深入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实际斗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极其开阔的视野,最终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祖国和殖民地工人阶级和人民一切苦难的根源。
![]() |
拉图什·特雷维尔号(Latouche Treville)是载着年轻爱国志士阮必清(Nguyen Tat Thanh)从西贡港前往寻找救国之路的船只。图片来自网络。 |
正是爱国情怀,加上多年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使越南青年阮必成克服重重危险,最终皈依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1920年底参与创建法国共产党,成为杰出的国际活动家阮爱国。
他很早就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十月革命开辟的新时代的本质,确定了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发现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把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劳动者从奴役中解放出来”的历史真理。
他写道:“列宁的提纲让我如此感动、激动、豁然开朗、充满信心!我高兴得哭了。我独自坐在房间里,像面对众人一样大声说道:‘我悲惨受难的同胞们!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这就是我们解放的道路!’从那时起,我完全相信列宁,相信第三国际。”
![]() |
“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劳动人民从奴役下解放出来。” |
1921年至1930年,阮爱国竭尽全力在越南工人运动和爱国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撰写了《法国殖民统治的判决》和《革命道路》,特别是1925年6月21日出版的《青年报》,为越南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此期间,他还致力于组织和干部的准备工作,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1925年),多次举办干部培训班,并选派他们去苏联学习……当建党条件成熟时,1930年2月3日,在阮爱国同志的主持下,在香港(中国)召开了统一三个共产党组织的会议,同意成立统一的党,即越南共产党。
1941年春,在远离祖国30多年漂泊海外之后,他于1941年1月28日回国,直接领导民族解放斗争。他指出,在越南的具体条件下,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工人阶级先锋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获得民族独立,进而走向社会主义革命。
1941年5月19日,在北坡山区中部,在越南人民饱受双重枷锁的压迫、民族命运岌岌可危的时期,在领导人阮爱国的倡议下,越盟阵线诞生了。越盟的成立及其活动成为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的根本决定因素。
胡伯伯逝世已逾45年,但他永远活在越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他的思想和光辉道德榜样始终照亮着国家前进的每一步革命道路。回想起105年前胡志明主席的救国历程,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铭记在心,对胡伯伯在30年探索救国之路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无限感激。
和平(合成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