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同志返回老挝家园的旅程
(宝恒)——半个世纪过去了,地形发生了变化,寻找烈士墓地很困难,准确辨认他们的身份就更加困难了。
7月最后一天,我们抵达了烈士遗骸搜寻收集队(义安省军区司令部)总部。当天,来自和平省的60岁阮春科先生也来到了这里。科先生也是一名退役军官,他的哥哥阮文宣烈士于1972年在老挝牺牲。“现在一切都取决于你们了。我们家多年来一直盼望着能把他的遗骸带回家。”科先生对遗骸搜寻收集队队长阮文南中校说道。
![]() |
| 把他送回祖国。照片:天雄 |
科阿特先生说,多年来他与哥哥的每一位战友都见过面,知道哥哥的埋葬地点,但当他到达那里时,却找不到任何踪迹。这片区域太大了,埋葬着19位越南烈士,而且没有墓地地图,所以家人“束手无策”。科阿特先生只是成千上万位在老挝牺牲的烈士家属之一,他们来到这个团队寻求帮助,寻找亲人的遗骸。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
![]() |
| 在森林深处,搜寻和收集遗骸的队伍用餐;挖掘烈士遗骸;在洞穴中搜寻烈士遗骸。照片:田雄 |
阮文南中校说,这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尤其考虑到大多数烈士已牺牲近半个世纪,确定确切的埋葬地点绝非易事。搜寻队的任务范围涵盖川圹省、万象省和赛颂汶省。据说川圹省是越南志愿军阵亡人数最多的省份。老挝雨季结束后,这支近百人的队伍通常会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再被派往多个方向。每个方向有时只有寥寥数人,却负责多达两个地区的搜寻工作。
为了寻找这些遗骸,士兵们通常依赖部队提供的墓地地图、直接埋葬烈士的老兵或烈士亲属的证词以及当地居民的口述信息。然而,所有这些信息来源都非常模糊。由于时间的流逝,地形地貌已经发生变化,地图也因此不再适用。过去,在战火纷飞中埋葬烈士时,绘制地图和标记地点往往存在诸多误差。
![]() |
| 团队挖掘烈士遗骸的过程。照片:田雄 |
老挝的旱季极其严酷;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却寒冷刺骨。士兵们常常不得不在森林里搭帐篷,一连几天露宿。在森林中用餐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道路建设不足,他们的行进往往需要徒步、穿越森林、涉水而行。士兵们还得同时开路。有些地方需要两天才能走完,但搜索却一无所获。昔日的战场如今已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但许多地雷和炸弹依然存在。许多士兵在开路时踩到地雷或被子弹击中而受伤。
![]() |
| 在森林深处的许多地方,士兵们不得不徒步穿越数小时,才能将烈士遗骸运回。照片:天雄 |
“最让我们担忧的是,尽管我们确切地知道他们是越南烈士,但辨认遗骸却非常困难。有些遗骸有名字但没有部队番号,有些只有家乡……”,南中校说道。
自1984年以来,义安省烈士遗骸搜寻收集队已挖掘并收集了12000多具在老挝牺牲的越南志愿军士兵和专家的遗骸。其中,900多具身份和籍贯已确认的烈士遗骸已移交给当地政府和家属,以便安葬在烈士的故乡。仅在2018-2019年的旱季,该队就收集了98具遗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