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战友返回老挝故乡的旅程
(Baonghean)-半个世纪过去了,地形已经发生了变化,寻找烈士的坟墓很困难,准确识别他们的身份更是困难重重。
七月底,我们抵达了烈士遗骸搜寻和收集小组(乂安省军区)的总部,阮春科先生(60岁,来自和平省)也恰逢此地。科先生也是一名退役军官,他的哥哥,阮文宣烈士,于1972年在老挝殉职。“现在一切都取决于你了。家人多年来一直想把他接回家,”科先生对收集小组组长阮文南中校说。
![]() |
把他带回祖国。摄影:Tien Hung |
科特先生说,多年来,他与哥哥的战友们见过面,知道哥哥的葬身之地,但当他到达那里时,却不见踪影。那里面积太大,埋葬了19位越南烈士,却没有墓地地图,家人“束手无策”。科特先生只是数千名在老挝牺牲的烈士家属之一,他们来到这个团队,帮助寻找遗体。然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
![]() |
遗骸搜寻和收集小组在森林里用餐;挖掘烈士遗骸;在洞穴中寻找烈士遗骸。摄影:田洪 |
阮文南中校说,这就像“大海捞针”,尤其是考虑到大多数烈士牺牲已近半个世纪,确定确切的埋葬地点并非易事。搜寻小组的任务是在川圹、万象和赛宋奔三省进行。据说,川圹省是越南志愿军阵亡最多的省份。老挝雨季一结束,搜寻小组近百名战士通常会分成四组,每组再分头前往不同的方向,有时每组只有几个人,但负责两个县。
为了找到这些遗体,士兵们通常依赖各种信息来源,例如部队提供的墓地地图、直接安葬烈士遗体的老兵或烈士亲属的信息,以及当地民众的信息。然而,所有这些信息来源都非常模糊。由于时间的流逝,地形已经发生了变化,地图也不再有效。过去,在战争期间安葬烈士时,地图的绘制和位置的标注常常存在很多错误。
![]() |
烈士遗骸挖掘队现场。摄影:田洪 |
老挝的旱季非常严酷,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却寒冷刺骨。士兵们经常要在森林里搭起帐篷,连续睡上好几天。在森林深处进餐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道路建设不完善,他们的行程往往需要步行、穿越森林、趟过溪流。士兵们必须一边走,一边开路。有些地方需要两天才能走完,但搜索仍然毫无进展。昔日的战场如今已被黑暗的森林覆盖,但仍然留有许多雷区和炸弹。许多士兵在执行任务时踩到地雷或挖到子弹,因此受伤。
![]() |
在森林深处的许多地方,士兵们不得不步行数小时才能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图片:田洪 |
“最让我们担心的是,即使我们确切地知道他们是越南烈士,但遗体的身份仍然很难确认。有些人有名字,却不知道所属部队,有些人只知道家乡……”南中校说道。
自1984年以来,义安省烈士遗骸搜寻收集队已在老挝境内搜寻并收集了12000多具牺牲的越南志愿军和专家遗骸。其中,900多具烈士遗骸已查明身份和家乡,并已移交地方政府和家属,安排其在烈士家乡安葬。仅在2018-2019年旱季,该队就搜寻到98具烈士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