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户送温暖春节之旅
(Baonghean)——当我动笔写下这篇文章时,我突然想起法国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话:“最幸福的人,是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的确,在义安省西部贫困户的年末慰问之旅中,我们真的感到更加温暖,因为有苦有难,有乐成。这就是义安报社与班韦水电公司联合实施的“温暖春节慰问贫困户”之旅。
我们的旅程始于2014年1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东北季风肆虐,带来农历年末的干燥寒冷。当我们抵达玉林乡(Thanh Chuong)人民委员会总部时,许多人已经到了。有些人只穿着单薄的外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还有一些面容憔悴的人默默地站在灌木丛后面,仿佛既尴尬又在等待被叫到名字。来自祥阳县金仙乡农村的卢氏蓬老太太,从小搬到青章县玉林乡安置区,手里拿着义安报社和班韦水电公司送的礼物袋,颤抖着,掩饰不住自己的心情:“我已经81岁了,我好高兴、好激动。我这么老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谢谢记者和水电公司,每年都不忘送我礼物……”
![]() |
乂安报业领导与玄丽姐妹分享困难。 |
清章县玉林乡共有1375户、5786人,100%的泰族人,在班韦水电站移民安置项目下迁入新居。迁入新居已近7年,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异常艰难。正如梁氏勇老太太所说,过去在老家,她也过得很穷,但她每天都能在山林里找到竹笋和水果。“来到这里,要想不挨饿,什么活儿都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技术活儿干,非常不容易!”改变居住环境,意味着要改变整个社区的习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共渡难关。
在与玉林乡特困户见面并赠送贺年礼物时,班韦水电公司副总经理阮国全表示,因为祖国的电力,人们才同意迁往安置区,班韦水电公司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来到贫困户中间,与民共患难是乂安省最大水电项目管理人员的情怀,也是他们的责任。本着这一精神,今年乂安报发挥桥梁作用,联系各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活动,帮助贫困户欢度春节。在玉林乡,代表团直接向70户特困户赠送贺年礼物,鼓励大家欢度民族的传统春节。
岁末寒风中,与玉林乡贫困群众的见面,在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怀勇的倾诉下,显得更加温暖:“有些人思想不清晰,有些人还想回到班韦湖区。但是,想想看,我们在山区生活了几百年,还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地。所以,大家不要着急,我们才来玉林六七年。而且,现在老人有卫生站可以照料,孩子们可以正常上学,家家户户的交通也很方便。党、国家和各部门越是鼓励和支持我们,我们就越感恩,越是努力。我们不会一直贫穷下去……”的确,今年春节,已有两户人家离开班韦湖区,返回玉林乡安置区。
与玉林乡一样,青山乡100%的住户都是来自金多乡和友阳乡(Tuong Duong)的泰族居民,他们通过班韦水电站的移民安置项目迁入新居。迁入新土地近7年后,1148户居民虽然改变了生活习惯,但生活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但青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魏清远先生表示,最令人欣喜的是,没有一户居民返回原住地。因此,班韦水电公司向该乡贫困户赠送的80份礼物意义非凡,它激励着人们在新土地上努力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我们沿着7A国道,一路向上,来到班韦湖,走访了祥阳县安那乡和香美乡的贫困户。安那乡古普村的文化馆坐落在一座陡峭的山坡上。村长梁氏梅香女士笑容亲切地迎接了我们,手里拿着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20户条件特别困难的农户,他们将在这次春节收到贺礼。“说实话,全村60多户人家,有29户是贫困户,我们考虑了很久才选出来。”说完,女村长快速地把名单上每户的贺礼都读了一遍。梁文和先生手里拿着一袋米和一袋刚收到的贺礼,却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乂安省的报纸《新年贺礼》。当他拿到还散发着墨香的义安报纸最新一期时,他露出了露齿的笑容:“八十多岁了,还在看报纸,好报纸。”经调查,梁文和一家是古普村最困难的家庭,妻子因中风瘫痪近三年,儿子又有病,一家人只能勉强糊口。
在为卡河上游贫困户实施温暖春节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许多艰苦朴素的景象。旧的一年渐渐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但在年底的寒冷日子里,给孩子们多一碗米饭也是贫困家庭的一个问题。因此,春节前发给每个贫困家庭的几公斤大米、几袋糕点、几包味精、食用油和果酱,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春天来临之际,这已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欢乐。祥美乡(Tuong Duong)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春静先生非常激动和真诚地说,义安报社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给了祥美乡很多帮助。乡里人民对报社的感情和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不到20天前,《义安报》呼吁河内企业和慈善家向乡里的贫困家庭捐赠300份礼物,每份价值50万越南盾(总额1.5亿越南盾)。现在,《义安报》直接上门,又给村民们送去了10份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但我知道,我们必须找到办法,让大家不再挨饿,房子必须防风,才能抵御早晨的阳光和午后的雨水。
我们的喜悦不仅仅来自于200份礼物已经送到了有需要的人们手中。此外,在Xieng My 乡Phay 村,我们还看到义安报社代表在分开牛群后将两头种牛交给贫困户。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义安报社受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对Xieng My 乡进行支援。除了开展许多计划和活动以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切实支持外,2011年底,义安报社还向该乡支援了4头种牛给贫困户。在4户获得牛的家庭中,Phay 村的Lo Van Pa先生被认为是技术最好的。由于饲养得当,Pa先生饲养的种牛9个月前产下了一头小牛。目前,母牛已被转移到Phay 村同样贫困的家庭Vi Van Son先生家饲养。值得庆幸的是,上述母牛将在接下来的四月份继续产下第二头小牛。
准备牵出牛妈妈交给新饲养员时,罗文巴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双手不停地抚摸着即将产仔的牛背:“还是让爸爸自己养吧。”在山坡狭小的空间里,我们看到爸爸眼里写满了惋惜,他和妻子每天悉心照料、温暖的牛妈妈,如今却被牵出牛棚,留下一个在寒风中燃烧的大树桩。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只有下一个接牛的魏文山先生欣喜若狂,他走过来拍拍罗文巴的肩膀,鼓励邻居:“别担心,义安记者还帮我出钱建了牛棚,柴火已经烧好了,暖和了。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这头牛,让它继续繁殖下去。”
值此之际,在香美乡查夏村,罗文安先生家将为罗文佩先生家领养一头母牛,并将小牛犊与母牛分离。义安报社借鉴了向贫困户赠送母牛的模式,从最初的4头繁殖母牛,到现在已增至6头,2014年还将再增加2头。“我们必须了解贫困户的需求,以及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我们不仅帮助人们‘钓鱼竿’,还指导他们如何把‘鱼’拖上岸。”——在西部山区度过了充满小确幸的一天后,我们返回低地时,义安报社社长如是说。
行程第二天,我们前往安山县安山镇。在1B街区,邓氏玄和邓氏庆丽两姐妹的家,在落叶季节里,谦逊而静谧地坐落在树后。虽然只有12岁,但在5岁妹妹天真的心目中,玄在每一顿饭和断断续续的睡眠中,都扮演着父亲和母亲的角色。2010年,玄和丽的父亲邓文侨病逝,2013年,母亲陈氏花也因病重病去世。两个年幼的孩子,连筷子都不会拿,只能日夜瑟瑟发抖,空虚度光阴。自从母亲去世后,玄和丽就一直靠着姑姑、姑父和邻居们的照顾和庇护生活。不幸的是,她姑姑和姑父家离得很远,而且和两个堂兄弟的其他亲戚一样,他们的处境也极其艰难。邓氏玄那双长着浓密睫毛的大眼睛里,流露出难以言喻的悲伤,仿佛预示着她即将面临的无数艰辛。但玄最清楚的是,她和妹妹再也无法被母亲紧紧地抱在怀里,再也无法听到母亲临终前哽咽地呼唤她们的名字。
此前,乂安报已多次向读者报道邓氏玄和邓氏庆丽两姐妹的悲惨遭遇和损失。这一次,在新年前夕,为了分担孩子们的艰辛和匮乏,乂安报捐赠了两份价值 200 万越南盾的礼物,帮助她们安心地度过春节。宣传人员的同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河内一家企业通过乂安报向两姐妹汇款 200 万越南盾,让她们度过一个不那么孤单的春节。值此之际,安山镇祖国阵线委员会也捐赠了 500 万越南盾,安山镇教育促进协会捐赠了 60 万越南盾,老教师协会捐赠了 30 万越南盾。这真的是一份善心,寓意着与困境中的人们分享、鼓励,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力量,逐渐克服命运的伤痛,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年底前走访贫困户的旅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感受。有些感受挥之不去,难以言表。贫困户确实需要这样的分享。
文章和照片: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