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梅洪涝灾区志愿者之旅
荣市大学的学生们因洪水被困在仁梅乡,至今已15天。他们完成了主要活动后,仍然坚持留在村里,帮助村民们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他们是7月中旬派往该地区的“绿色夏季”活动24名志愿者队伍的成员。
洪水中15天
截至8月6日上午,在仁梅乡,荣市大学第2517号志愿队的9名学生仍然留在当地,继续帮助人们克服洪水造成的后果。
据荣大学教育学院64B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陈氏春梅介绍,他们是24名团队成员中的9人,在完成主要活动后自愿留下来,继续陪伴人们渡过洪灾后的难关。

陈氏春梅表示,团队的旅程始于7月13日,24名年轻人出发前往仁梅乡参加“绿色夏日”活动。在最初的两周里,学生们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文化课、武术课,以及为村里的孩子们组织暑期活动。活动时间虽然只有近两周,但志愿者团队与孩子们、与村民们的感情却日渐加深。
7月21日晚,志愿者团队收拾好个人物品,准备第二天离开仁迈村。然而,夜里一场大雨突降。7月22日拂晓,溪溪水上涨,涌入村庄。泄洪道被冲毁,多条道路被冲毁,泥浆涌入村庄。仁迈村彻底陷入孤立。
.jpg)
村庄因洪水被隔离时,我们一开始有些担心。不过,这种担心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一起检查并加固了住所。同时,我们迅速联系了边防站、警方和乡政府,了解下一步行动。情况稳定后,我们与上述部门协调,协助将人员和财产疏散到安全区域。
Tran Thi Xuan Mai - 2517志愿者队队长 - 荣大学
雨水天、洪水天,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挑米,有的把米从低地抬到高地,有的抱着孩子,还有的把老人送到临时住所。洪水退去后,学生们又卷起袖子,清理泥浆、擦拭桌椅、打扫学校、清理沟渠。
尽管他们是学生,没有经历过多少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人民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jpg)
.jpg)
7月27日,交通暂时疏通后,15名队员在公社的支持下撤离现场,学校接回,其余9名学生仍自愿留下。
这些天,学生们不仅支援仁麦村的民众,还前往梅山村和会舍村,帮助村民清理洪水过后的泥浆。尽管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但他们仍然决定继续陪伴仁麦村,直到这里的民众真正恢复稳定。
难忘的旅程
志愿者团队副队长、荣大学建筑学院63K1班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张仲尚讲述了这段特殊的经历:“有些时刻我们会永远铭记。比如,我们全队和当地居民一起,把一整栋木屋从山体滑坡中拉出来。房子当时位置很危险,连续几天的大雨过后,地上的泥土和岩石都龟裂了。再下一场雨,房子就可能倒塌。几十个人费力地绑绳子、楔木块,然后用力把房子拉到安全的地方。大家都上气不接下气,衣服湿透了,手也红肿了,但看到房子及时被救了出来,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
洪灾过后,张仲桑和队友们在仁迈待了几天,一直到受灾户家中,帮忙清理几十厘米厚的淤泥。张仲桑说:“很多房子都被泥巴盖到床头。桌椅、毯子、书本都脏兮兮的,破损严重。我们戴着手套,拿着铲子和扫帚,把房子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还把一桶桶的淤泥搬到外面。有时,我们干到天黑,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没有人灰心丧气。”

8 月 5 日,乂安省青年联盟运送生活必需品和必需物资,支援仁梅县居民以及该县荣大学的志愿学生。
公社政府为孩子们提供了购买日常食物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们始终保持联系,确保他们的安全。在当地期间,孩子们积极帮助当地人民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预计今天下午(8月6日)或明天上午,政府将与边防部队协调,帮助孩子们返回家乡。
Mac Van Nguyen 先生 - Nhon Mai 公社党委书记


荣大青年联合会书记阮泰勇在谈到学生志愿服务历程时表示,在预报3号台风将对乂安省造成严重影响后,荣大青年联合会-学生会立即紧急指示22个志愿者队伍,共700多名学生参加2025年“夏季青年志愿者活动”,前往仁梅、归州、桂丰、奇山、昆强、祥阳等受灾严重地区,紧急支援人民抗洪救灾、疏散财产、灾后清理和稳定生活。
尤其是在仁梅,只要手机信号恢复,学校领导就会打电话询问,鼓励学生们保持冷静。同时,他们继续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帮助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预计今天(8月6日)下午,9名学生志愿者将完成任务返回家乡。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更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践行勇敢精神、公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年轻人尤为重要。
阮泰勇 - 荣市大学青年联合会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