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17事件后:美国、欧盟袭击,俄罗斯坚决抵抗
(Baonghean)——7月28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同意启动一系列更严厉的制裁措施,针对俄罗斯的金融、国防和能源领域。正如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曾经所说,MH17空难促使西方“改变对俄态度”,同时缩小了内部分歧,同意对俄实施制裁。
(Baonghean)——7月28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同意启动一系列更严厉的制裁措施,针对俄罗斯的金融、国防和能源领域。正如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曾经所说,MH17空难促使西方“改变对俄态度”,同时缩小了内部分歧,同意对俄实施制裁。
7 月 17 日 MH17 航班坠毁事件引发了要求西方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呼声。
![]() |
英国首相卡梅伦强烈呼吁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 |
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过去试图说服欧洲领导人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制裁措施,但由于各国之间利益“不平衡”而遭遇重重困难,但如今西方国家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就连因与俄罗斯利益紧密相连而始终不愿讨论制裁力度的德国,如今也与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承认,加大制裁力度也是为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而俄罗斯在这个东欧国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在乌克兰东部战火持续不断的背景下,不难看出美国和西方国家希望利用MH17事件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迫使俄罗斯总统普京改变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西方给俄罗斯提出的问题非常具体,就是向东部分离主义势力施压,迫使他们坐到谈判桌前,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对俄乌边境地区的控制。
但正如分析人士所言,MH17事件只是乌克兰危机的催化剂,而非转折点,因为这场灾难几乎没有改变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面对西方日益增长的压力,克里姆林宫的策略几乎没有改变,而且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尽管西方发出了强烈的威胁和警告,实施了经济制裁,并将俄罗斯驱逐出八国集团,但制裁并没有让普京总统动摇。相反,俄罗斯逐渐转向与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即使在美欧宣布加大制裁力度之前,俄罗斯也保持冷静,只是发出“这些举动将损害俄罗斯与西方在安全领域的关系,并削弱打击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的信号。普京总统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各国在对俄罗斯提出任何指控之前,都应该拿出确凿的证据。此外,克里姆林宫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方式也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说MH17空难发生后,舆论的矛头似乎指向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那么现在,信息流已经开始被关于谁应该为这场灾难负责的不同猜测所扰乱。此外,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仍然旨在不影响世界经济,因为美国和欧洲都不想给俄罗斯施加压力,使其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报复行动。因此,在MH17空难原因的确切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即使西方“改变对俄罗斯的态度”,也很难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改变态度”。
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