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 Quynh Phuong 的“后方”
(Baonghean)-在海上漂泊近十年,体会到渔民的艰辛,有了资金后,他转行做鲜活海产生意。他家族的私营企业“凤丹”(Phuong Danh)每天为当地民众收购并保管数吨虾、鱼、蟹、鱿鱼等,确保了产量的稳定,并提升了产品的价值。渔民琼凤视凤丹私营企业为自己的“后盾”……
杜如丹(Dau Nhu Danh)出生并成长于琼吕县琼芳乡鸿泰村的一个渔民家庭。18岁时,他参军入伍。1984年,服完兵役后,他回到了琼仙海产品开发合作社。在此期间,他意识到渔民捕捞、用传统方法保存并在当地销售的许多海产品价值低下,与他们的付出不相称。在研究了荣市、河内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市场需求后,他决定转行从事新鲜海产品收购出口业务。
Dau Nhu Danh 先生的生意,被认为是渔民的后方。
本着经营和服务并举的方针,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不断满足渔民的利益和客户的实际需要,他已建成2个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收购保管设施,确保琼芳乡Cua Con渔港的环境卫生;1个为渔船上的渔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店,每年创造15至20名工人的稳定就业机会,工资为每人每月250至650万越南盾,创造25至35名季节工的稳定就业机会,工资为每人每月150至350万越南盾。
他利用宝贵的时间学习三山门炉县新鲜水产品的保鲜经验,查阅资料,积极参加各级渔业促进会和农民协会组织的出口水产品保鲜加工培训班。他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渔民,让他们掌握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保鲜方法,确保产品始终保证质量,卖出好价钱。因此,琼芳渔民捕捞的产品不仅在本县、荣市、清化、河内等地的市场上销售,还出口到中国、老挝,并供应给一些冷冻厂出口到其他国家,产品价值和渔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数亿越南盾。
2001年,他当选为康泰村农民协会主席。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他秉持责任,决定扶持渔船,帮助会员和贫困渔民转行、出海,有条件应用先进的养鱼方法,并动员成立协会基金,供贫困会员借贷无息资金投入生产。协会最初只有24名会员,后来其他农民自愿加入,发展到102名会员。
2008年,他被选为乡渔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在新的工作中,他努力探索提高渔民捕捞价值和开发效益的途径。他动员琼芳乡渔民从影响水生资源的低价值轻捕转向底拖网捕捞,从近海捕捞转向远洋捕捞,以提高产量和开发效益;成立了8个合作渔业小组和渔船队;组织船长和总工程师培训,向渔民宣传海洋法,组织在船上插国旗,协调支援,应对自然灾害、风暴和洪水,为维护祖国海洋和岛屿的安全、秩序和主权作出贡献。
目前,他家已投资近20亿越南盾,拥有70艘渔船,进行无息商品交易。每年,他们为村民收购230至270吨农产品;通过指导他们经营经验、产品保鲜、加工等,帮助2至3户脱贫致富,每户每年提供2500万至4000万越南盾的无息贷款。洪泰村的江姑女士说:“以前,我们家是公社的贫困户。2011年,丹先生无息贷款近3000万越南盾,指导他们做生意。现在,我们家已经脱贫致富,成为小康家庭。我由衷地感谢他……”
鉴于杜如登先生对琼芳渔民的贡献,他荣获中央农民协会、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奖状,以及省农民协会、省农业与渔业推广中心颁发的多份奖状。他是乂安省2012年全国优良生产经营大会上获得表彰的典型人物。
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