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吕楼遗址的范围和结构
今天上午,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国际学术界关于吕楼遗物研究成果汇报会。
这是2014年至2019年越日考古研究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肯定,吕楼遗址是汉代交趾郡的都城。大约2000年前,这里曾是灵南-北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吕楼遗址城址范围为东、南方向(而非像以前那样位于西侧四禺寺附近),确认吕楼古城位于北宁省顺城县清姜乡,古杜河右岸。
![]() |
发掘队还发现了一层东汉时期(约公元2-3世纪)的城墙,发现了内城北墙和北门的遗迹。这也是研究团队首次在稳定的地层中发现大量东山铜鼓模,证明了东山鼓的本土性,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铜鼓的铸造工艺。
此外,今年勘探坑的发掘结果发现了大量砖瓦和青铜器,表明吕楼地区曾有金属生产活动。内城砖与城东墓区砖的装饰纹饰有相似之处。
一些砖块上的纹饰也体现了东山文化的特征,例如同心圆、切线圆等。研究团队负责人黄晓潘女士表示:“此次发掘,我们最大的收获在于明确了内城的规模、内部结构以及建造年代。”
我们发现内城始建于汉代,并在之后的时期不断得到修缮。我们还见证了交趾军队的组建以及这一地区军事政权的形成。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看到了汉文化——也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东山文化的融合。
未来几年,研究团队将继续进行发掘,希望能够厘清吕楼遗址的面貌,评估其作为公元初期交趾郡都城的意义,并将在越南和日本举办多场国际会议,公布研究成果。
据越南之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