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的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什么?
ABS 是一种主动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当今大多数车型上都很流行。
这是一个具有安全、主动机制的系统,具有在必要时降低速度、停止和停车的效果。
因此,当汽车在湿滑路面上急刹车时,容易发生车轮抱死现象,导致刹车时车轮在路面上打滑,对车内人员造成危险。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结构
汽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由车速传感器、液压阀、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车速传感器是帮助ABS系统检测车轮是否抱死的部件。这些车速传感器安装在每个车轮或差速器上。
液压阀是控制每个车轮刹车片的阀门。

因此,液压阀将处于 3 个基本位置:打开阀,这意味着当驾驶员施加一定量的力时,制动压力将产生直接传输到车轮的等效力;锁定阀,这意味着接收到的制动压力大于驾驶员施加在制动器上的压力;释放阀,这意味着接收到的制动压力小于驾驶员施加在制动器上的力。
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收集来自速度传感器的信息和数据,从而计算并适当调整每个车轮的最佳制动压力。
因此,当汽车配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时,在湿滑路面制动或紧急制动时会特别有效,确保汽车在制动时的稳定性,让驾驶员有更多的时间处理问题,保护车内所有乘客的安全。
ABS制动系统发展历史
早期,也就是1949年左右,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仅应用于商用飞机。此时,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相当笨重,且灵敏度尚不高。到了1969年,电子技术发展起来,ABS制动系统也开始应用于汽车。
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纷纷研究并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
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于 1971 年开始在其车辆上使用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但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完成。
在德国,奔驰与博世于1978年8月首次公布联合研究成果后,几个月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便正式搭载于奔驰W116代S级轿车上。到了1981年,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已遍布奔驰所有商用车。
90 年代,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成为每辆梅赛德斯汽车的安全标准配置。
迄今为止,为了确保用户安全,大多数现有车型都配备了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