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50年的核威慑导弹系统
作为美国核威慑力量三大支柱之一的“民兵”三型弹道导弹正在老化,并且目前还看不到替代的迹象。
民兵三号导弹发射程序。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后宣称:“我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和现代化美国的核武库。希望我们永远不必使用它,但美国将永远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据《国家利益》报道,美国正面临其核威慑力量“三位一体”的快速老化,其中最严重的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ICBM)。
美国的战略威慑力建立在三个平台上,包括核轰炸机、弹道导弹潜艇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其中,洲际弹道导弹隐藏在坚固的混凝土地下发射井中,能够携带最大的弹头,精度高,能够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摧毁敌人的洲际弹道导弹库。
美国仅剩下一种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即LMG-30G“民兵”III型,共有450枚,自1970年部署至今。较新的LGM-118“和平卫士”系列导弹自1986年部署至今,但已于2005年完全退役。
“民兵”系列导弹的研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基础是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一系列进步。这些武器拥有诸多优势,包括能够长时间保持战备状态且无需大量维护,发射准备时间也非常短。相比之下,液体燃料导弹在发射前需要数小时加注燃料,这使得它们很容易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被摧毁。
民兵I型导弹于1962年服役,其任务是威慑苏联。然而,北极星弹道导弹的出现具有类似作用美国海军随后采购了该导弹,促使美国空军对民兵系列导弹进行了改装,提高了其精确度,并使其能够打击军事目标,包括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民兵II型导弹于1965年投入战斗值班,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升级,以提高其在对抗当时正在研发的莫斯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时的精度和生存能力。1970年推出的民兵III型导弹采用多枚小型弹头而非单枚大型弹头,这使得其很难被拦截。
民兵III导弹的威力。
“民兵”III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多弹头分导式再入飞行器(MIRV)的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射程超过13000公里,可携带多达三枚核弹头,每枚核弹头的破坏力相当于32颗广岛级原子弹。
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顶峰,拥有1000枚可作战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今,这一数字已逐渐下降至450枚,分布在马姆斯特罗姆、迈诺特和F.E.沃伦空军基地。到2018年2月,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将降至400枚可作战的洲际弹道导弹和50枚未部署的储存导弹。
美国空军仍希望将其“民兵”III导弹库维持到2030年,但其性能的下降可能迫使其寻找替代方案。目前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陆基战略威慑系统(GBSD)。据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称,GBSD将彻底改造现有的整个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增加新型导弹、现代化发射控制中心以及后勤保障。
不过,GBSD 的热核弹头将沿用民兵 III 导弹,发射井系统也将被重复使用,而不是全新安装。
![]() |
“民兵”III导弹是美国核威慑力量的三大支柱之一。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GBSD导弹可能具有与“民兵”III导弹类似的特性,尤其是其13000公里的射程。这将确保华盛顿能够打击北半球的任何敌国,而南半球则无可匹敌。此外,美俄签署的弹头控制条约意味着该导弹不需要更大尺寸。
然而,许多专家对该项目持怀疑态度。华盛顿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些武器,尤其是在潜射弹道导弹技术进步使其威力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相当的情况下。军事专家凯尔·沟上(Kyle Mizokami)表示,在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上投入巨额资金,其效果可能不如美国空军预期。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