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种土地轮作的有效性
(Baonghean)-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关定居农业、刀耕火种区规划等政策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群众生活,但成效并不显著。
大片天然林仍在被砍伐,进行刀耕火种,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他们在坡地上的耕作方式往往不施肥,导致坡地日益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
为了逐步减少刀耕火种的面积,同时确保人民的生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引导和帮助人民在不破坏森林的情况下,过上依靠林业生活的生活方式。2007年,林业和农林业中心在Tuong Duong和Ky Son两个县设立了刀耕火种转农林业(AFF)项目,该项目于2008-2010年在刀耕火种的土地上开展,规模为40公顷,参与户为Ky Son镇第五街区和Khe Ngau-Xa Luong村(Tuong Duong)的25户家庭。
溪牛村(Xa Luong 公社,Tuong Duong)村民在刀耕火种的土地上种植和照料杂交相思树。图片来源:Xuan Hoang
该项目的目标是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支持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了解如何在单位面积上稳定、可持续、高效地种植农林作物。刀耕火种田的规划旨在确保粮食安全,限制并最终杜绝因农耕而砍伐森林的行为,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
项目实施三年来,已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6期培训,共有240户农户参加,4次研讨会和2次参观活动。示范点建设工作已部署种植Pic Nieng树4公顷、竹笋5公顷、杂交相思树28公顷、藤条3公顷、杂交玉米400公斤、鱼苗350公斤。此外,每年还为种植和养护林业和农业树木提供肥料,并提供鱼饲料。通过从选种、施肥到种植等环节应用技术设备的集约化耕作方式,已初步产出为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VN10杂交玉米采用集约化间作,并按照正确的技术程序施肥,年产量达6吨/公顷。竹笋也开始收获,碧宁竹、春竹和金合欢杂交竹等多年生竹子正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阶段,高度可达4.5米,直径可达8-10厘米。最根本的问题是转变坡地耕作人民的耕作观念,从粗放型耕作转向精耕细作,进行多种动植物间作,增加收入,稳定生活。目前,奇山县和祥阳县已规划了轮作刀耕火种区,打破了过去只种植单一树种的局面。
山区刀耕火种农林复合耕作模式,为群众参与、见效创造了条件,引导群众大胆转向先进、可持续的耕作方式。
阮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