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国际媒体关注的著名政治家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胡志明主席的著作、研究项目已达200多部,杂志数百种,文章数千篇。
“越南——胡志明”这个词,自1945年9月2日,特别是自1954年5月7日奠边府大捷至1969年9月2日以来,几十年来一直为外国人所熟知。直到今天,在21世纪,许多外国人仍然以此为题材,撰写书籍,并通过胡志明主席的形象来解读越南人民胜利的奥秘。
胡志明主席的形象登上了国际报纸的封面。 |
目前,研究胡志明主席的人数、外国作家撰写的有关胡志明主席的书籍和文章的数量尚不清楚。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历史、文化、哲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人员、诗人、各大报刊记者等撰写了200多部著作和研究项目,数百种杂志,数千篇文章……
如今,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和事迹已被载入世界百科全书和杰出人物词典。
自“越南民主共和国”这个名字诞生并面对法国殖民者之时起,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在当时的外国媒体中一直是个“谜”。1946年9月9日出版的《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胡志明,你是谁?》的文章,其中指出胡伯伯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文章概述了胡伯伯自1911年以来一直在寻求救国之路的一生,以及他被称为阮爱国时游历法国、俄罗斯、泰国、香港、中国等地的经历。
在法国政府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枫丹白露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该报看到胡伯伯的风采,深表同情:“胡先生身材娇小,经常向女记者献花。”
胡志明主席肖像登上《生活》杂志封面。 |
《纽约时报》1954年5月9日星期日刊写道:“他不仅是越南人民的偶像,而且被法国承认为越南第一位发言人……这位越南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对外国官员和记者抱有同情心。
一位后来成为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的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胡志明先生是一位性格坚强、令人尊敬的人……如今,亚洲没有一个人能像老共产党员、民族主义者胡志明那样闻名。与其说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象征和传奇人物。
1954年11月22日出版的《时代》杂志在封面上刊登了胡志明主席的肖像,并用5页篇幅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业,以及越南在奠边府战役中战胜法国的胜利。
该杂志强调:“随着(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胡志明在亚洲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顶峰。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尽管是反共产主义者,却也不禁为亚洲军队击败他们从欧洲到……的昔日‘主人’的壮举感到自豪。”
在胡志明领导下,越盟军队拥有东南亚最有效的丛林作战部队、东南亚最有才华的将军武元甲、以胡志明为首的最稳固的政治组织和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
1965年3月28日星期日,《纽约时报》在题为《胡伯伯挑战山姆大叔》的文章中写道:“在河内原法国总督府周围的花草树木掩映下,隐藏着一栋摆放着简陋家具的小房子。它原本是一间园丁的房间,如今住着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他的笑容总是温暖人心。他摧毁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体系,如今又在一场新的战争中挑战美国强权,这场战争可能是越南崩溃的先决条件,也可能是越南取得最大胜利的先决条件。”
1967年会见胡伯伯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道:“他生活简朴,住在河内旧总督府后面的一间小而简朴的附属建筑里,与客人喝茶时非常有礼貌(给女客人一朵玫瑰,给男客人讲一个幽默的笑话),所有这些都是神话和传说的元素”……
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撰写胡伯伯60年的革命活动时写道:“美国人常常通过越南战争和美国的介入来想起胡志明……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大卫与歌利亚之间的战斗中,他不知何故让美国的所有军事技术都陷入了僵局。”
法国报纸《费加罗报》这样评价胡伯伯:“胡志明叔叔迫使法国放弃了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支那……他是我们这个世纪最著名、最令人惊讶的人物之一。”
美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在1969年9月胡伯伯葬礼后写道:“在这充满活力的十年民族革命中,没有一位伟大的活动家能像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先生这样长寿,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并在面临如此多的挑战时实施如此多的政策和战略。
他身材瘦削,但眼神明亮睿智,从事过多种职业,从船上的服务员,到洗碗工、餐饮服务员、老师、照片冲洗员,最后成为一名不知疲倦的组织者,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拉丁美洲杂志。 |
《纽约时报》1969年9月4日写道:“在20世纪的政治家中,胡志明先生以毅力、韧性和耐心为越南争取独立目标,并成功地调和了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胡伯伯去世后,《世界日报》连续出版了数十期,其中多篇以“胡志明的遗产”为题发表文章。1969年9月20日出版的那期写道:“胡志明不仅找到了通往自由的道路,还创立并发展了领导工具——马列主义政党……他成为全世界英雄主义和革命的象征。胡志明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和功绩将永垂不朽,激励着后世子孙。这位伟大的越南领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鼓舞着人民的意志,激励着全世界革命者为争取自由和共产主义事业而采取的伟大行动!
“越南或许有起有落,但这位115年前出生的共产党领导人的记忆将永远存在。”,美联社记者丹尼斯·格雷对此予以肯定。德国杂志《亚洲》迪尔克·谢基尔达在题为《胡志明——梦想的胜利》的文章中写道:“胡志明主席是一位爱国者,是启发越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启蒙者,是一位具有非凡品质的人物。”
加拿大记者乔治·福加拉西在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文章《胡伯伯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写道:“我向一位三轮车夫打听胡伯伯的情况,他曾在旧西贡政府任职,因此被关进再教育营。但他尊重胡伯伯的道德,称他为真正的越南人。”
《时代》杂志将胡伯伯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马尼拉时报》写道:“胡先生是亚洲的偶像。他不仅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领导人,更阐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真理: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弱小,只要意志坚定,就能抵御即使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斯里兰卡报纸《先驱报》(Tien Len)强调:“他(胡志明主席)创造了现代历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崇高、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他在越南争取自由的斗争中长期发挥的光荣领导作用,不仅影响了越南,也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发展。”
1998年4月13日,《时代》杂志刊登了作家斯坦利·卡诺的文章:“胡志明主席将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融为一体,精通游击战术。胡志明意识到,任何让步都意味着国家的永久分裂,也让他将越南统一在自己的旗帜下的梦想化为泡影……”
外国媒体上胡伯伯的形象。 |
2002年5月,《胡志明一生》作者、美国教授威廉·杜克尔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部分“解密”外国人眼中的胡志明主席是谁。
英国广播公司问:放眼越南之外,为什么还有像您这样的西方研究人员对胡志明感兴趣?索菲·奎因-贾奇博士最近也出版了一本关于胡志明的书,您在2000年也出版过一本。您为什么对了解胡志明如此感兴趣?
威廉·杜克教授我必须回顾越南战争。当时,对我来说,要理解那场战争,要理解越南人为何抗击法国,后来又抗击美国,我必须找到研究的关键。
关键在于胡志明的性格。他是越南抗战的化身,享有维护越南革命运动团结(尽管并非完全团结)的威望。我认为,对于任何想了解越南战争的人来说,了解胡志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广播公司问:那么您对胡志明了解多少呢?
威廉·杜克教授: 我认为,胡志明非常成功地将当时越南社会的两大驱动力转化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说,胡志明以他个人的方式表达了越南人民的愿望,即渴望正义,包括社会正义和政治正义,渴望被外界公平对待的权利。
他所展现的第二件事就是发起一场革命,目的是让越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3年11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河内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他参观了胡志明主席故居,并在留言簿上写道:“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一个和平、进步与繁荣的世纪。但胡志明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观仍然是火炬,是未来文化的象征……因此,历史将永远铭记他是一位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