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基层和解:每个村庄都和平
(Baonghean)——长期以来,各村、各村除了秉持“有难必扶”的优良传统外,还存在着纠纷、冲突、分歧、争吵,甚至打架斗殴和违法行为。安城县以越南祖国阵线为核心的基层调解小组开展的活动,为化解社区内部的矛盾纠纷做出了贡献。
“一百个理由也抵不上一点爱”
来到安城县了解基层调解工作情况,拜会了忠城乡第五村党支部书记、前线委员会主任、调解组组长黄巴哈先生,听他讲述道:“现在农村里的事情很多很复杂,邻里之间争土地、争菜园,然后是夫妻矛盾、家庭暴力,亲属、宗族之间争宗教场所,年轻人吵架打架……所以,村里一有纠纷、矛盾、上访,村里的调解组就出来收集信息,进行讨论,商定解决办法。
例如,叔嫂与侄子(其兄长的儿子)的土地纠纷,一块2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一半属于侄子的遗产(其已故父亲留下的),另一半属于叔嫂。长期以来,叔嫂的母亲,也就是侄子的祖母,一直与侄子居住在这块共有土地上,于是叔嫂便将土地交给侄子使用。然而,叔嫂却因“言辞不顺”,提起诉讼,要求收回土地。邻里调解小组分析了原因,厘清了矛盾,随后与双方直接会面,分析透彻,合情合理:“如果土地分一半,每人面积小,侄子没有房子好好居住,还要照顾曾祖母,失去了叔侄关系……”。
经过分析和劝说,村调解组最终成功调解了此案。叔父嫂子签订了承诺书,将土地和房屋留给侄子,而侄子也有责任照顾曾祖母,曾祖母生病时,叔父家和侄子家要共同承担。他表示,农村民众的普遍意识水平,包括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并不均衡,所以为了调解成功,调解组成员必须热情高涨,每个问题都要有“花招”,秉持着“一百个理由抵不上一点爱”的原则。
![]() |
忠清乡祖国阵线干部与调解小组代表讨论了该地区发生的多起案件。 |
在与忠清乡7组党支部书记、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调解组组长武文水先生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村里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却会引发矛盾。比如,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外人只需“吐槽”几句“警告”:“你上班怕擦破脸,妻子在家又开开心心、漂亮漂亮……”,就成了丈夫偶尔醉醺醺回家打妻子,然后提出离婚的理由。还有一些,仅仅因为一些小矛盾,“鸡鸣”……,思想浅薄、争强好胜、唯利是图、不懂法律,就闹出血案,亲人之间互相抛弃,夫妻之间闹离婚……
针对此类情况,各村调解小组由阵线工委、老、妇、农、老、青等协会全体成员组成,一人一组织,以“一个声音”的方式参与,既进行宣传,又进行说服,帮助群众讲清真相,了解情况。忠清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阮维柳表示,该乡7/7个村都成立了基层调解小组。调解小组通过活动,化解了社区内发生的一些小矛盾和纠纷,但未涉及刑事或行政处理,维护了村庄邻里关系。此外,调解小组的调解活动也有助于化解家庭和宗族内部的矛盾,增进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有助于稳定地方安全秩序,减少群众的抱怨和投诉。
架起法律走进基层的桥梁
安城县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阮氏耀红表示:目前,全县共有498个基层调解小组,近3500名调解员。每个街坊、村都按照自愿、自主管理的模式组建调解小组。基层调解员包括村长、祖国阵线干部以及老年协会、青年联合会、农民联合会、退伍军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成员。他们都是具有生活经验、法律知识和调解工作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在社区中享有盛誉的人士。近年来,从县到乡的祖国阵线委员会根据各自职责任务,注重引导成员按照规定直接参加基层调解小组。县乡祖国阵线还与县司法厅和乡司法委员会配合,指导和指导各街村级调解小组的组建工作,确保其组成、数量和有效运作。县乡祖国阵线还与县司法厅密切配合,指导基层调解工作的专业活动,配合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发起的基层运动和活动,特别是“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运动,旨在将基层调解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结合起来。
自年初以来,全区共受理调解案件228件,其中民事案件103件,婚姻家庭案件100件,矛盾纠纷25件。其中,调解成功192件,调解率达84.2%。由此,社区内的小矛盾小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维护和巩固了全民大团结的局面,没有让每个小区“小错酿成大祸”。调解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全民团结,共建社区文明生活”运动成效显著,发扬了团结互助、互爱互助的精神,传承了家庭和社区的优良传统,文明家庭比例逐年提高。调解员还积极开展案件和问题调解,宣传、解释、引导法律法规,动员群众自觉遵守法律,为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法制意识做出了贡献。
虽然与该地区发生的案件总数相比,调解成功率尚未达到100%,但调解团队的效率显然非常高。为了继续使调解工作更加系统化和有效,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安全秩序做出贡献,安城县需要落实《基层调解法》(自2014年1月1日起生效),将基层调解法付诸实践,包括各级祖国阵线委员会参与国家对基层调解工作的管理……
梅花